“嫦五”飞天!“01”号指挥员来自东大
2020-11-24 12:30:14

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左右,伴随着东南大学校友“01”指挥员胡旭东响亮的倒计时声,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嫦娥五号”此次承担的任务是获取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东南大学校友胡旭东是此次发射的“01”号指挥员。“01”号指挥员,是航天发射的大脑,是火箭发射任务技术上、指挥上的NO.1,是火箭能否顺利圆满发射的关键。

胡旭东现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测试站副站长、“嫦娥五号”“01”指挥员。作为一个“80后”独生子,胡旭东生在安徽,学在江苏,人生的前23年没有离开过长江中下游。选择航天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挥别父母亲人,选择了与绵绵大山和茫茫大海作伴,选择了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

“把儿子上交给国家总是没错的”

胡旭东1980年年底出生于安徽舒城。用现在的时髦话说,胡旭东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别人家的孩子”。在母亲汪群眼里,胡旭东是个“省心”的儿子——从小到大品学兼优,懂事听话,从没让父母“烦过神”。胡旭东小学就读于舒城的城关二小,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当地最好的中学——舒城中学,初中毕业被保送进舒城中学高中部。1999年,胡旭东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今能源与环境学院)。

汪群说:“旭东的身体里好像装了一台时钟,他从很小就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做作业心中都有数,完全不用大人操心!”胡旭东的爸爸胡永文也说:“旭东对时间把握得很准,每晚只要他端起牛奶杯,一般就是9点了!”

胡旭东学习好,却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课余时间他喜欢玩各种“80后”男孩们喜欢玩的游戏,滚铁环、打宝(安徽特色游戏)、打篮球他都爱。胡旭东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他从电视上看到变形金刚,就用纸把它们叠出很来。汪群说:“个个都叠得有鼻子有眼的,真像那么回事。”胡旭东还爱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即使在高三,胡旭东也从来没有开过夜车。

懂事听话的孩子也未必一辈子都只会顺从。2003年本科毕业前夕,胡旭东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大意是可能要去西昌工作。这个决定着实在家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汪群心想:“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去离家千里的西部呢?”胡永文先下定决心:“让孩子去吧!你不记得儿子从小到大最喜欢火箭吗?你不记得他每次看到火箭发射的镜头就目不转睛地盯着吗?他那是心心念念地惦记着火箭呢!”汪群觉得丈夫讲得有理,很快就坦然接受了儿子的选择。

几个月后,胡永文两口子送胡旭东去西昌报到。先是从合肥坐30多个小时火车到成都,又从成都坐一夜火车到西昌。从西昌火车站出站,一家三口坐上了开往发射中心的大巴。那是汪群这辈子走过的最纠结的一段路:石子铺就的公路坑坑洼洼,路面时高时低,时宽时窄。大巴开了很久,路边一户人家也没有……想起儿子要在公路尽头那个未知的地方扎根,汪群的心又打起了鼓。一到发射基地,看到平整宽阔的马路、高大挺拔的杨树、鳞次栉比的营房、五颜六色的鲜花,再看看一群一群高大帅气的小伙子,汪群释然了。她想:“人家孩子能吃苦,我家的也行。把儿子上交给国家总是没错的!”

从小到大都是“笔记达人”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退休教师姜慧娟是胡旭东本科时的班主任。同时,胡旭东还是姜老师的课代表。姜慧娟教了一辈子书,印象中最负责的课代表就是胡旭东。她记得,胡旭东每次都把全班的作业收拾得整整齐齐,按学号顺序从小到大排好,然后再交给老师。

胡旭东的大学辅导员尚利老师说:“胡旭东这个孩子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心肠好,踏实。任何事情交给他都让人放心。”

大学同学索中举记忆中的胡旭东永远是那样乐于助人。当时胡旭东宿舍里有一个同学沉迷于网络,每天上课打不起精神,下课不写作业,好几门功课亮红灯,老师们都替他着急,家长更是焦急万分,恨不得天天来学校陪读。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胡旭东经常跟那位同学聊天,给他补课,还把自己的笔记借给他抄。终于,在胡旭东的帮助下,那位同学赶上了大部队,顺利毕业。

索中举也说,胡旭东的笔记是公认的好,班上很多同学都“膜拜”过胡旭东的笔记,特别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笔记被争相传阅。班上有同学生病,胡旭东一定会嘘寒问暖,一定会给病号送去好吃的。索中举记得,大四的时候去上海实习,同学们不懂回热系统的原理。胡旭东就提醒大家回忆书上学过的内容,还给同学们耐心讲解。

“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怕啥?”

时任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的朱小良教授回忆,当年西昌发射中心来东南大学招聘时,胡旭东第一个就报名了。“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朱小良说道。

朱小良介绍,2003年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一共有200多位毕业生,当年仅沿海发达地区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世界500强企业等在东大动力工程系的招聘计划就达2000人以上。然而,胡旭东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昌。

朱小良说:“胡旭东的这个选择,可能跟动力工程系红专的传统有关。几十年来,我们有众多毕业生进入类似的岗位工作。正是因为这份执着,胡旭东在工作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

在西昌,胡旭东成长得很快。在成绩的背后,他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胡旭东是业内有名的业务尖子和“排雷”标兵,他先后排除了“射前-4分钟氦台JQ2减压器故障”、“YF-75发动机AT41-0减压器故障”等重大故障。特别是2016年“长五”首飞的那次表现,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85后“01”指挥员尹相原用“气定神闲、镇定自若”8个字描述发射场上的胡旭东。尹相原刚工作时就见识到胡旭东的“厉害”。有一次发射前4分钟,时任动力系统指挥员的胡旭东发现一处故障,他果断地向下级下达命令,向上级申请暂停。尹相原说:“整个过程处理得滴水不漏,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是个铁人吗?不困吗?”

到了文昌,胡旭东没有照搬原来在西昌的老经验和老做法,他和同志们一起,在摸索中前行。他们编写了近100万字的动力系统教材、操作规程、预案、试题库,攻克了新一代两型火箭的软实力建设难题。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李帆也是胡旭东亲手带出来的徒弟。在李帆看来,文昌中心初创时期是一段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候宿舍没有建好,同志们租住在民房里。海南的夏天酷暑难耐,室内没有空调,外面蚊虫很多,又不能开窗。食堂是临时搭建的板房。

在硬件缺乏的同时,软件也亟待提升。当时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执行过发射任务。为了培养人才,他带着同志们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为文昌发射场培养了大批系统指挥员、岗位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虽然当时他已经是大名鼎鼎的“01”指挥员,但是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仍然喜欢刨根问底,就像个小学生一样。

胡旭东对待工作,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年轻人甚至有点“怵”他。胡旭东说:指挥员必须了解每一个测试状态。刚到文昌的时候,胡旭东啃了很多晦涩的教材,把跟“长五”有关的每个原理、每个系统、每个岗位都完全弄懂吃透。李帆清楚地记得,在长五合练结束后,需要把燃料取出,因为这个工作非常重要,胡旭东在操作间工作了三天三夜。李帆心中有很多问号:“他是个铁人吗?不困吗?……”

“家里需要我,发射场更需要我”

胡旭东的妻子狄藤藤是他的大学同学。十几年来, 狄藤藤怀揣着对爱人和航天事业的敬意,一直追随着爱人的脚步,默默地奉献着。十几年来,她支持丈夫做出的所有决定,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

自从有了孩子,胡旭东的父母就和狄藤藤带着孩子在成都生活。2015年年底,“长五”在紧张地合练,狄藤藤身怀六甲。恰在此时,胡旭东的爸爸突发胃出血,远在安徽老家的胡旭东奶奶又跌倒了,接二连三的“惊吓”让狄藤藤喘不过气来。尽管如此,她还是将这一切瞒着胡旭东,咬紧牙关自己处理。

还有一次,大女儿小惜得了肺炎,家里的大人们一直都瞒着胡旭东。一天晚上视频的时候,小惜举起右手对胡旭东说:“爸爸,你看我手上戴了手表。”胡旭东定睛一看,所谓的手表,其实是留置针,狄藤藤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胡旭东当时的难受……

有时候,狄藤藤会在假期带着女儿们去文昌看望胡旭东。尽管母女三人住的地方离发射场只有20分钟车程,但是胡旭东也没法经常跟她们见面。

有一天深夜,胡旭东完成当天的工作去看妻女。当时,狄藤藤和女儿们都睡着了。他忍不住吻了一下不满周岁的小女儿洋洋,洋洋惊醒了,哭了起来。狄藤藤赶紧起身哄女儿,胡旭东百感交集,他认真地对狄藤藤说:“藤藤,家里需要我,发射场更需要我,请你理解……” 狄藤藤听罢,连忙点头。在她看来,胡旭东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这份浓浓的家国情怀。

胡旭东常说:“航天人的梦想很近,抬头就能看到;航天人的梦想也很远,需要长久跋涉才能达到。”

通讯员  唐瑭

扬子晚/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