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6省市检察院小伙伴齐聚盐城,只为保护“她”
2020-09-23 09:07:12

秋风送爽,高朋满座。

9月22日,一场事关黄(渤)海湿地公益保护的研讨会,在位于黄海之滨的盐城召开;由沿黄(渤)海6省市15个市(区)检察院共建的黄(渤)海湿地检察保护联盟,也在这里启动。

当天召开的2020黄(渤)海湿地公益保护检察研讨会,深入研讨黄(渤)海湿地公益保护领域热点法律问题,共商建立跨区域检察协作保护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力司法保障。

检察协作联盟如何护航对黄(渤)海湿地?这次研讨会取得哪些成果?“检察蓝”如何发挥生态检察力量,守护好独此一份的大美湿地?“瞭望君”在现场带您深入了解。

(刘元华/摄)

6省市小伙伴,成立一个保护联盟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位于我国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的西北部通过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而渤海属于我国的内海,国际上通常称为黄(渤)海。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惜物种资源、涵养水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广范围、多层面、跨区域凝聚各界力量,共同探讨海洋湿地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对于促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特别是生态环境检察保护全面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对研讨会给予充分肯定。“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江苏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旸,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华,一同出席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上,15个市(区)检察院检察长签署《黄(渤)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框架协议》(下称《协议》)。与会领导共同按键启动黄(渤)海湿地检察保护联盟。

黄(渤)海湿地检察保护联盟正式启动!

根据《协议》,黄(渤)海湿地检察保护联盟检察机关将加强跨区域办案协作配合,建立跨区域线索移送反馈机制、协助调查机制、案件会商机制、联合办案机制、生态环境修复联动机制;

建立跨区域工作交流机制,建立办案信息共享机制、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机制、多层级联席会议机制、联合调研机制、跨区域办案督导机制、跨区域案件宣传机制等;

黄(渤)海沿岸检察机关将建立干部交流挂职机制和联合培训机制,联合培养专业办案团队,共同推动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

“瞭望君”带您来看具体《协议》条文。

建立跨区域线索移送反馈机制。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由其他省、市检察机关管辖的黄(渤)海湿地生态环境案件线索,应及时将线索移送给相关检察机关。接收案件线索的检察机关应及时办理,并将案件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移送检察机关。对于多省、市均有管辖权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案件线索,相关检察机关应本着有利于案件办理、环境修复、资源保护的原则,协商解决管辖问题。协商不成的,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

在跨区域联合办案机制建立方面,《协议》明确,可针对非法开垦湿地、污染湿地环境、捕猎湿地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对重大有影响的案件,必要时可成立联合办案组,共同派员参与案件调查。

推动跨区域检察协作,建立办案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黄(渤)海湿地生态保护检察信息共享平台,各地可定期将本地湿地环境监测情况、典型案件、规范性文件、调研报告等材料,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其他检察机关共享交流。

(刘元华/摄)

签署框架协议的检察机关来自江苏、山东、辽宁、河北、上海、天津等6省市15地,看看小伙伴都有谁:

辽宁省盘锦市检察院、丹东市检察院、大连市检察院,河北省秦皇岛市检察院、唐山市检察院,天津滨海新区检察院,山东省德州市检察院、滨州市检察院、东营市检察院、烟台市检察院、淄博市检察院、潍坊市检察院,江苏省盐城市检察院、南通市检察院,上海市崇明区检察院。

“全省检察机关要学好用好本次研讨会成果,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王立科指出,江苏检察机关要更高站位履职尽责,主动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在美丽江苏建设中找准抓手、勇挑重担。要更大力度司法办案,提升工作实效,突出抓好公益诉讼工作。要更加主动协作配合,在跨区域案件中加强对接,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看向江苏。保护湿地,江苏检察机关已有不少探索。

“在高检院的具体指导下,根据江苏水系发达的特点,江苏检察机关特别注重水的生态、水的环境的司法保护。”刘华在研讨会上说。

比如,盐城、南通、扬州、淮安、泰州等地检察机关共同守护九龙口、大纵湖,增强区域协同性,探索跨区域检察公益保护“多元共治”。

研讨会上,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政府职能部门、法院、检察院、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湿地保护,共寻生态环境检察保护专业化路径。当天下午,围绕“检察公益保护与环境问题治理”“刑事司法与环境问题治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检察治理”等议题,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山东等5家省级检察院分享生态环境检察保护的成功经验。

“检察蓝”,添彩美丽事业

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深化“强富美高”创新实践,高起点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

可以说,美丽,在江苏成为新目标、新追求。“检察蓝”是建设美丽江苏的生力军。一起看看黄(渤)海湿地检察保护联盟中来自江苏的盐城、南通检察机关怎么做。

先来看盐城。

江苏湿地面积居全国第六,滨海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而盐城又是江苏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设区市,全市近一半土地属于湿地。

在盐城,有自然保护区,有鸟类栖息地。在大丰川东港河,风景优美的湿地令“瞭望君”沉醉,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在东台市条子泥湿地,珍惜鸟类嬉戏于这个“鸟的王国”。

(盐城市检察院开展公益放流活动)

“我们主动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全力守护湿地大美风光。”盐城市检察院检察长葛冰说,他们制定《关于加强对黄海湿地自然遗产检察保护的工作意见》,开展“守护黄海湿地”生态检察专项行动,并参与区域内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整治、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湖荡湿地退圩还湖,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

“我们探索以劳代偿、补植复绿、人工增殖放流等方式,督促当事人主动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葛冰介绍说,检察机关在东台市、滨海县建设林业生态植被恢复基地,监督违法当事人补植树木1.2万余棵,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生态”。

再来看南通。

聚焦滨海湿地,构筑生态保护屏障。南通如东县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15.9万公顷,是全国5个重点湿地保护地区之一。南通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何玮介绍,如东沿海湿地吸引300多种野生鸟类来此栖息繁殖,其中有国家珍稀的二级保护动物勺嘴鹬、黑翅鸢、黑嘴鸥等。每年秋天,超过全球种群数量40%的勺嘴鹬过境如东,如东的滨海湿地正是勺嘴鹬的换羽场所。

“我们会同主管部门开展实地勘查,专题研究滨海湿地‘互花米草’蔓延破坏生态平衡,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开展整治。”如东县检察院检察长王骅透露,2017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涉海洋案件线索25件,立案16件,发出检察建议12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件,并联合相关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商讨具体措施,保护滨海湿地,保护勺嘴鹬等濒危野生动物。

(如东县检察院检察官向渔民发放湿地保护资料)

针对沿海船舶修造企业随意处置危险废物,污染邻近湿地环境的情况,如东县检察院向7家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单位,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他们加强动态监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盐城:擦亮金字招牌

好生态,城市发展最直观的亮丽名片,也是城市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提名地,由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及上海的16处候鸟保护地组成,申遗第一期位于盐城。去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填补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

“我们擦亮‘世遗’金字招牌,持续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打造一批省、市级湿地公园,为湿地保护提供更多‘盐城方案’。”在黄(渤)海湿地公益保护检察研讨会上,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详细介绍这座城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保护湿地的具体做法。

作为拥有广袤湿地的沿海城市,盐城是江苏面积最大的设区市,陆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9万平方公里。大美湿地,就是盐城实现绿色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

“瞭望君”注意到,就在两个多月前,7月5日,在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一周年的日子,盐城举办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幕仪式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专委会成立大会,市委书记戴源和市长曹路宝共同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转递的世界遗产证书。

盐城黄海湿地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保护自然生态提供创新典范。戴源说:“我们将以今天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揭幕为新的起点,更加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探索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发展之路,让黄海湿地以最美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让‘地球之肾’永远造福人类。”

面向黄海,盐城还有一个宏大而美好的构想,那就是:推动建设一个属于美丽地球的生态圈——环黄海生态经济圈。

“瞭望君”注意到,今年6月13日,盐城召开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家研讨会。“我们希望共同探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和路径,以加强国际生态合作,引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曹路宝道出盐城对“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的担当与责任。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守护黄(渤)海湿地,呼唤来自更多地方、更多部门的更大合力。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卢晓琳

图片 盐阜大众报 盐城市检察院 南通市如东县检察院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