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胡适手稿来宁展出揭开尘封百年的“五四新青年心灵史”
2020-09-17 21:08:20


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一行观展

2020年9月17日-19日,由在艺、华艺国际主办,云杪文化联合主办的“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南京站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展览包括总计50余万字的《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陈独秀的《<科学与人生观>序》、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一)(二)》以及胡适与友人的一些往来信札等。这也是尘封百年的新文化运动珍贵文化遗产首度集结面世,无论是激情论辩,还是自述心路,抑或是各种高见的发表,都袒露出一部 “五四新青年心灵史”。

不只是打牌、抽烟

《胡适留学日记》有见闻有思考

《胡适留学日记》在网上流传很久,“打牌抽烟”更成为一个梗,引发了网友“你我皆凡人”的感慨;但这次,《胡适留学日记》的完整本手稿首次面向公众展出,让大家看到:日记清晰、完整地记录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前后(1911-1919年之间)的思想演变,记录着胡适在留美期间的社会见闻、对时代的困惑与思考,是大时代背景下中国一代青年的内心独白与思想演变。

现场展出皆为胡适亲笔手稿,共十八册,五十余万字,且在日记手稿中随文黏贴了四百五十多张珍贵照片及中英文剪报,首次集结展出胡适1917年归国后所写的《北京杂记》和《归娶记》,有效填补了现存胡适日记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年空白。《归娶记》忠实记录了胡适1917年12月16日至1918年2月21日回家乡安徽绩溪迎娶江冬秀的全程细节。有趣的是,“新派人”胡适居然将这次旧式婚礼的记录做得事无巨细,连婚礼的座次、流程都一一可查,竟然还有他亲手画的座位图。

这批有如奇迹般再现于世的手稿的现身,也让不少在北京、上海展览现场亲眼见到原稿的学者惊叹不已,复旦大学出版学术总监陈麦青评价胡适的日记手稿为“现代文献的《石渠宝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将自己能够有幸见到《胡适留学日记》手稿,称作是人生的一场奇遇:“这是一个宝库,对我们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文化、学术、文学,甚至中国整个国家的走向,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南京的展览,同样引来了学者的赞叹。著名书画鉴赏家萧平对记者表示,这里面有一部分是中文写的,有一部分是英文写的,“我浏览了其中一部分。中国的文化人那时去美国是什么样的?这里面可以看到,对那个时期中国文人眼中的美国、所思考和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是非常好的史实。重新翻开那一页,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胡适《跋<红楼梦>考证》手稿四纸

展览同时还展出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一)(二)》手稿,这是胡适在20世纪红学论战中极为重要的史料,开启延续至今的百年新红学之路,展出的原稿不仅可以让观众从这些珍贵手迹中管窥具有时代性的思想轨迹,同时助力新旧红学的研究。

激扬文字见真知灼见

陈独秀手稿终结了“世纪大论战”

展览的另一件重要展品是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原稿,为其送亚东出版社的手写终稿,自“亚东”出版之后百年间从未露面。现场所见,手稿书法如萧平先生所评“激情磅礴,气象很大”。

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

这份原稿曾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派”旗帜鲜明地加入到“科玄论战”中,终结了一场百年前轰动20世纪文化思想界的“世纪大论战”。

“科学与人生观”是20世纪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场著名的思想论争,也称“科玄论战”,被梁启超誉为“替学界开一新纪元”。三大派别:玄学派、科学派以及唯物史观派,就科学与人生观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中国重要的思想家几乎全部参与其事,论战文章字数高达“煌煌二十五万”。“科玄论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对中国哲学与历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陈独秀为代表的唯物史观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对科学与人生观及其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客观且详尽的解释,最终使论战暂告结束。他写于1923年12月20日的《〈科学与人生观〉序》表达了他同时要对玄学派、科学派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既批评了玄学派张君劢“九项人生观”等“怪论”,也批评了科学派丁文江的所谓“存疑的唯心论”。他指出,“相信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派”加入“科玄论战”之中。

陈独秀、胡适皆与南京有缘

南京众学者探讨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

特展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亮相之后,不仅得到诸多重要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也让公众得以了解这些出自亚东图书馆、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文化遗产”的文献的重要价值。

而南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站。陈独秀、胡适皆与南京有不解之缘。开幕当天举办“从《胡适留学日记》到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学术研讨会,南京众位学者对于亚东图书馆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关系,给予热烈的讨论。南京大学教授沈卫威指出:“南京是陈独秀文学的起点,中国新文化又是从南京开始,汪孟邹创办亚东图书馆后,通过陈独秀邀请胡适写《文学改良刍议》,开启‘新文化运动’,所以我常说‘新文化运动’最初就是这几个安徽人策动的。”

研讨会嘉宾合影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石钟扬认为:“亚东图书馆成为当时一批文化新人的思想载体,每部书都有陈独秀或胡适的序言,通过他们颠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成为一个光辉的起点。”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赵彦国认为本次展览有三点重要意义:“第一是文献性,第二是时代精神性,第三是展品的书写性,可以透过这批手稿来窥探胡适、陈独秀的书法之源。”

著名书画鉴赏家萧平高度评价道:“手稿呈现出百年前新旧学过渡时期的陈独秀及胡适的手迹状态,对于研究这两位文化伟人的思想脉络具有启示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表示:“这批文献对我们重新丰富‘新文化运动’的叙事很有意义,因为历史叙事不可能一次完成,要通过研究者不断去解读它慢慢架构一个更丰满的叙事,这些叙事对不断呈现的新理念以及对我们解读都很重要。”

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博物馆副馆长史梅

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博物馆副馆长史梅提议:“希望这批文献可以与南京大学馆藏的胡适相关文献联动,无论推动展览还是正式出版,对于南京大学及这批文献的史料研究,尤其对于年轻后学一代意义重大。”

1913年,在陈独秀等人的号召下,安徽第一家新式书店——安徽科学图书社迁至上海,更名“亚东图书馆”,由此书写了中国近代出版史的辉煌篇章,其出版发行的《新青年》杂志掀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推动中国20世纪初新思潮的传播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奠定亚东图书馆“革命功勋场”的历史地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