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狸猫换太子与真实的太后刘娥
2020-04-08 18:44:16

刘娥画像

4月7日晚,电视剧《清平乐》上线,一二两集主要历史人物纷纷出现,家国两条主线都稍露端倪。因其历史信息含量过大,在历史圈内引起不小的讨论。剧中仁宗与太后刘娥之间紧张的关系,也非常符合史实。该剧一开头也为刘娥洗去了因“狸猫换太子”留下的历史污名。

从江湖艺人到皇后

说起太后刘娥,读者不应陌生,她就是戏曲《狸猫换太子》中的最大反派。但这终究是虚构作品。历史上,刘娥从一名江湖艺人跃升为武则天似的人物,其经历堪称传奇。

史书记载:刘娥祖籍太原,后搬家至华阳。父亲刘通,曾任嘉州刺史。刘娥为家中次女。还在襁褓之时父亲便去世了,她被养于母族家。稍年长,以“善播鼗”闻名,鼗(音:桃)即拨浪鼓,商周时期鼗鼓是大型礼仪活动中的重要乐器,汉画像中多见。南宋类书《事物纪原》在“嵇琴”条按文中,这样描述:

按,鼗如鼓而小,有柄,长尺余。然则系弦于鼓首,而属之于柄末,与琵琶极不仿佛,其状则今嵇琴也,是嵇琴为弦鼗遗象明矣。

也就是说,这种乐器还可以改造成嵇琴。

刘娥嫁入皇家前,可能有过一段婚史。这段史实史书描述不详。只知刘娥随“蜀人龚美”到了京师,龚美“以锻银为业”。有学者认为这是刘娥初嫁。若此说为真,到了15岁时,或因穷途末路,龚美将刘娥再嫁了出去。当时还是襄王身份的宋真宗赵恒听人说“蜀妇人多材慧”,欲求之。有个叫张旻的手下便将刘娥带进刘王府,“遂有宠”。

但赵恒有个乳母秦国夫人,“性严整”,认为刘娥身份低微,颇不配出入王府,便和宋太宗说了此事。宋太宗也认为这有失体面,让赵恒将刘娥“斥去”。赵恒不得己,将刘娥安置在张旻家,再给他500两银子让他另寻住处。

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即位,为真宗,刘娥才有机会正式入宫。1004年,刘娥有了个名分——正四品“美人”,因其没有宗族,龚美便易姓为刘,权作她的族兄。

刘氏出身低微,这个“先天缺陷”一直困扰着她。真宗曾想早日将她封为贵妃,曾遣使持手札问故宰相李沆,李沆当即将手札烧掉了,对使者说:你就回复说李沆认为不可。这件事就完结了。

所以刘娥的地位升高是一年一年熬出来的,1009年升为正二品的“修仪”,1012年升为正一品德妃。此时皇后郭氏已去世五年,中宫虚位,刘娥离皇后只差一步。

真宗喜欢刘娥,一直想立刘娥为后,他先是找到丁谓,要他起草立后诏书,但被丁一句话顶了回来:请三代。还是嫌弃她出身低微。真宗无奈,找到开封府知府刘综,说:“卿与后宫近属,已拟卿差遣,当知否?”意思是你和刘娥为亲属,想给你提提官,你认为如何?但刘综断然拒绝:臣本是河中府人,出于孤寒,不曾有亲戚在宫中。

而与此同时,宋廷臣子也没闲着,他们另提名一人为后——宰相沈伦的孙女。赵安仁说:臣以为刘贵妃微寒,不可以母天下,不如沈氏出于相门。

刘娥最终能登上皇后宝座,一是皇帝真的宠爱,二是因母凭子贵。在还是修仪之时,她的侍女李氏怀孕,生下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刘娥将这个孩子视为己出,一直放在身边抚养。宋真宗本有六个孩子,但除宋仁宗外,其余五子都活得不长。

1012年十二月,刘娥被立为皇后。

宋真宗画像


李宸妃以皇后之礼下葬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第一集我们便看到宋仁宗因生母而与太后的关系紧张。事实上,电视剧为了剧情需要而将这段史实提前了。

据史籍记载,宋仁宗是在刘娥去世以后,才发现生母是李宸妃。在《狸猫换太子》中,李宸妃被刘娥害瞎了眼睛。但除了夺子之外,刘娥对李宸妃还是不错的。

夺子之后,为了安抚李氏,刘娥还让人“访其亲属,得其弟用和,补三班奉职”。三班奉职,宋时武职,分东、西、横三班。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转三班奉职,以次递迁,最高可至节度使。

而李氏本人,也从无名无分的侍女,到才人,到婉仪,再到正二品顺容。在李氏患病将死之际,刘娥特升她为正一品宸妃。下葬时,刘娥本想用宫人之礼,但宰相吕夷简力争,认为“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宸妃生了皇帝,现在丧礼却不按实际的来,他日必然是个隐患。最终,刘娥听谏,以皇后之礼葬了宸妃。

刘娥死后,仁宗才知生母另有其人,此事得到八王爷赵元俨及皇太妃杨氏的确认。仁宗为之“号恸,累日不绝”,另外,八王爷还告诉他,“妃死以非命”。仁宗决计开棺。但发现其生母“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遂说: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皇太妃杨氏为小娘娘。仁宗又将生母追封为皇太后,改葬永定陵;封李宸妃的弟弟、自己的亲舅舅李用和为陇西郡王。

仁宗认母,这么八卦的宫廷事件轰动了朝野。仁宗虽下旨不得议论太后刘娥,但难堵悠悠众口,宋之后,元代杂剧《抱妆盒》、明代的《金丸记》,尤其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它以戏剧式的冲突掩盖了真相,也泼了刘娥一盆盆的污水。

太后临朝

有史学家将“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宋之刘后”三者并列,有学者称刘娥有吕后之才,而无吕后之恶。

1022年,真宗驾崩,此时仁宗不过13岁。真宗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事权兼取皇太后处分。

刘娥很有权力欲。先是丁谓为取媚刘娥,想去除遗诏中“权”字,但遭到王曾的反对。王曾说:“政出房闼,斯已国家否运,称‘权’犹足示后,且言犹在耳,何可改也。”丁谓才作罢。遗诏中的“权”当为“权且”“暂时”解。如果去除这个字,刘娥大权独揽的合法性会更为充足。

刘娥是大宋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她之后还有8位大宋太后曾垂帘听政),她的垂帘听政的方式也便成为后世典范。“丁谓等请太后御别殿,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于是请帝与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但丁谓很快就提出不同意见:“皇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与帝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悉令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刘娥也迅速反应,尽如丁谓所说。

此后,刘娥以仁宗年幼贪睡为由,希望能“独受群臣朝”,遭到朝臣反对。

刘娥的野心当然不止于此。天安殿与“七庙”是皇权的象征。她受尊号册时,曾想“御天安殿”,有人请立刘氏七庙(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指帝王的宗庙),刘娥询问大臣如何,鲁宗道给否决了: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意思是你若像皇家一样立了刘氏七庙,仁宗怎么办?

宋仁宗与刘娥同去慈孝寺,刘娥还想以自己的轿辇在前,也被鲁宗道劝回去了。

刘娥曾想穿着天子衮冕拜谒太庙。群臣一片反对之声,刘娥置之不理。臣子薛奎觐见说:是做汉儿拜耶,女儿拜耶?刘娥才作罢。

而在朝服上,刘娥也喜欢穿龙袍,但在大臣们的劝谏下,龙袍上去掉了两个图案,以示与皇帝朝服不同。

刘娥曾试探性地询问大臣对武则天的看法,鲁宗道回道:“唐之罪人,几危社稷。”自此,刘娥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一来士人坚决反对,二来自己出身低微又没有外戚集团支持,所以后来有人献《武后临朝图》,刘娥将之掷于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但话说回来,刘娥垂帘后,一直到死,也都没有彻底放权给仁宗。

除了强烈的权力欲外,刘娥还是很有手段的。因为得到真宗的宠爱,她很早就参与了政事,“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东封泰山西祀亳州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而无暇政务之时,刘娥便更多地参与朝政,这为她以后垂帘听政积累下不少经验。能持政,这大概也是真宗喜欢她的原因之一吧。

正因有政治经验,刘娥先后斗败过丁谓、曹利用等大臣。

在真宗久病之时,外廷权利已转至刘娥之手,时任宰相寇准对此十分不满,想借助内侍都知周怀政的帮助,劝真宗以太子监国,准备将统治大权从刘后手中夺回来,并拟把丁谓、钱惟演排斥出权力中心。参知政事李迪也赞同他的这个计划。但由于寇准酒后失言,计划泄漏,丁谓等人乘真宗病重神智不清之机,罢了寇准的官职,不久丁谓成为宰相,曹利用成为平章事。寇准一派遭到打击,朝中,刘娥、丁谓、曹利用三人结党。

真宗驾崩之后,为争取权力,刘娥与丁谓有了矛盾。在刘娥以仁宗年幼贪睡,企图“独受群臣朝”时,反对的人中,丁谓便是其中之一。刘、丁彻底决裂。

后来,在追究太监雷允恭擅自改变真宗墓穴事件的过程中,丁谓勾结内侍弄权的事被揭发出来,刘娥名正言顺地罢免了丁谓,清扫了他的大部分党羽。

刘娥势力逐步稳固。到1028年,仁宗已18岁。不少朝臣上奏,请太后还政。但刘娥拒绝,将不少劝谏朝臣贬谪出京。

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薨逝。“明道”年号为臣下取悦刘娥所起,取其“日月并也”之意。刘娥死前“犹数引其衣”。宋仁宗不解其意,大臣薛奎说:其在衮冕也!然服之,何以见先帝乎?宋仁宗大悟,最终以皇后服饰收敛入葬。刘娥死前仍想穿戴天子之服,其想做武则天第二的心思至死未灭。

《清平乐》中的刘娥形象

刘娥对大宋的贡献

在刘娥垂帘听政的十一年间,虽然在人才任用方面有倾轧斗争的一面,但也有知人善任、完善革新的一面。张知白、王曾、吕夷简、鲁宗道、薛奎等,都受到刘娥的赏识与重用,寇准的女婿王曙“方严简重,有大臣体”,也为她所用。在她垂帘期间科举选拔的人才,几乎都成了仁宗朝的骨干。

真宗健在时,曾导演过天降“天书”的把戏,之后各地都出现了“天书”,朝廷遂大兴土木,以供天书,再加上各种迷信活动,为此国库耗费惊人。刘娥垂帘听政后,遏止甚至废除了迷信活动,节省费用,压缩开支。在国内经济方面,刘娥也有所作为,鼓励垦耕,重视水利兴修,改革盐茶甚至改革货币等等。

当然,她还培养了宋仁宗。从起居到饮食,再到教育,宋仁宗之所以能成为后来的宋仁宗,受到刘娥的极大影响(刘娥与宋仁宗关系,下回再谈)。

故此,四十年后,司马光评价刘娥:保护圣躬,刚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实有大功。

资料来源:

1.宋史;

2.从亲情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考察宋仁宗与刘太后 刘佳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6;

3.荡涤保守政风以开新局的前奏  王志双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12.5;

4.乾兴元年至明道二年政局初探——兼论宋仁宗与刘太后关系之演变 张其凡 白效咏  中州学刊2005.3;

5.契丹萧太后与北宋刘太后之比较研究  魏国清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宋代太后垂帘听政研究 潘雨 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