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那年高考
2024-06-06 17:21:00

高考离我已有三十来年了,至今回忆起来,平淡朴实中有余韵袅袅。那时的高考,考前也没有今天的誓师大会,没有围在考场外送考的家长,没有穿着旗袍、手捧鲜花的母亲,压根就没有一个家长送考。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住校生,直接在校园内进考场。

考完了,确有一种寒窗苦读后暂时放下的轻松。“放榜”的那天,我正在嫁到县城的大姐家玩,遇到一位同学,对我说,分数出来了,赶快到班主任那儿查。当时,我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带着这也可能那也可能的忐忑,骑着自行车来到班主任家。一见面,班主任笑眯眯地对我说:“考上了。”又补了一句“达本科线了。”当时我的头脑“嗡”了一下,喜悦瞬间在心头弥散开去。

那次高考,我所在的那个县中创造了辉煌,4个班,大部分同学都考上了,并且考上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名校的不在少数。

那时的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是开明、宽容,有人文关怀的。我的一位老乡,高二时读理科班,他很聪明,成绩也好,就是痴迷武侠小说,升入高三时还爱不释手。晚自习后,会忍不住跑到校园的路灯下看武侠小说,过把瘾。有一次分管校长巡视校园,远远看到他在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捧着书看,校长很感动,没有上前去打扰他。

在大会上,校长声情并茂地表扬他:“某某某同学在昏黄的灯光下全神贯注地学习……”台下,我们知道内情的同学掩着嘴笑。后来,有一天校长还是忍不住上前去看个明白,并想劝他早点休息,当然发现他在如痴如醉看金庸小说。虽然校长不再表扬他,但也没有没收他的书。他最终考上了东南大学,听说现在成了这所学校的教授,不知老兄是否还像当年一样痴迷于武侠世界,如华罗庚一样,视之为“成年人的童话”。

那时生活条件所限,我们住校生肚子里普遍缺少油水,晚自习回去后,实在饿得慌,就着萝卜干喝开水也是经常的。我们那位戴着厚厚眼镜的老校长看在眼里,迅速召开办公会议,提出“从高二起,食堂为学生每天晚自习免费提供两个大肉包”。

第一节晚自习下课,食堂师傅们就将热腾腾的肉包送到教室,挨个发到我们手里。好大的包子啊,肉汁透皮,吃到嘴里,鲜美无比。我此生品尝过的任何包子,包括扬州的蟹黄包子,都没有当年县中的“高考包子”美味。吃到肉包后,我们又精神百倍地投入到第二节晚自习。到了高三,老校长又动了“恻隐之心”,学校贴一点,学生出一点,组织住校生集体包伙,八人一桌,早晚两餐,八菜一汤,四荤四素,每天还不重样。那个伙食真叫好,我们的高三虽辛苦,但也是幸福的,餐桌上的美食和两个肉包都化成我们无尽的能量,让我们站到县中历届高考的巅峰。

高考结束后,我们几位要好的同学互相串门,我们到了其中一位同学家,虽在农村,但看出同学的父亲有雅趣,特意把家建在竹林深处,门前有一条小河潺潺流过,进入同学家的院门,到处种着菜蔬与月季,恍若世外桃源。当时我就在想,或许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要为自己找一块心灵能安憩的地方。不再有当年苏轼的遗憾:“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那年高考,我的遥远的、美好的记忆。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