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让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去”:南京这场民族文化时尚文创展,令人回味
2024-04-20 21:05:04

4月20日,一场名为“脸庞 村庄”、有关黔东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手艺的文创艺术展览,在位于南京兴隆大街巧刻广场的“W8生活艺术空间”开启。这是一次相对“特殊”的展览,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手艺和天然面料,通过设计师的再设计加工,形成既民族又时尚的文创产品。“非遗+文创”,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了展览现场。

侗族“织娘”现场操作,民族肖像展惊艳

一进入展览现场,记者就被展厅正中的传统织布机所吸引。这架织布机是直接从贵州运来的,闻名遐迩、曾在巴黎时装周大放异彩的侗族传统服饰面料“侗布”,就从这样的机器中“织出来”。

不一会儿,侗族“织娘”开始现场操作,织布机也开始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响声缓缓运转起来,记者现场看到,此次的布料中更是加入了金属线材,通过现场询问得知,这是某品牌的“定制款”侗布,实际上,黔东南类似的非遗文化产品,已经和很多国际知名品牌达成了合作。

另一边,作为“脸庞 村庄”这一展览的“主题”,《对视与对话民族肖像展》引人瞩目。这是知名肖像摄影家姬东与文化策划人何博闻始于十年前的一个长期的民族文化记录计划,他们期待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少数族群的精神气质与生活状态。他们反对居高临下与过分猎奇的镜头语言,以肖像的方式将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置于一个平等对话的地位,在不同的面孔、妆容、服饰与生活状态间,寻找并呈现人类精神状态的统一性。

2024年元旦,"对视与对话"民族肖像行动团队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三宝侗寨,以"一个侗族女人一生中的五套衣服"为创作主题,拍摄了大量织娘个人与家庭的肖像照,特别是织娘家庭的肖像,完整呈现了一个侗族女人在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发饰、妆容与服装,这是元旦佳节一个家庭的团圆,也是一个侗族女人整个生命周期的团圆。

现场,更有相当多的民族文创产品展出,包括服饰、手提包、首饰、小工艺品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她发扬了传统技艺,还是“村超”吉祥物的设计者

在现场,最著名的一位手艺人名叫赖蕾,她堪称是这项技艺的“发扬光大者”。当年她大学毕业,意识到侗布价值的时候,会用传统方法做布的织娘已经屈手可数。从那以后,赖蕾开始自掏腰包收购侗布,在初期尝试推广不力之后,大胆改进工艺,让原本看上去“土气”的侗布变得“时尚”起来。

赖蕾

赖蕾做的土布,除了坚持纯手工,布匹染色的颜料也必须用果皮、中药、树根皮等纯草木染料,不含任何化学药剂;因为是美术专业出身,她凭借自己的特长,前前后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把中国“24节气”染进侗布,一批批实验,在二十四个节气的当天,每个节气染一批。这批新型的二十四节气侗布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还吸引到世界奢侈品品牌目光。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织娘”人数也大增,赖蕾可以说做出了突出贡献。赖蕾希望,她的侗布作坊,可以让更多的女性在家门口工作赚钱,不用再背井离乡。

开展前一天,恰逢“谷雨”,也正是染布的又一节气,原本在当地由她主持“祭杠”仪式,最终由于人在南京,只能通过手机视频,“遥控主持”了。

赖蕾和“村超牛”

赖蕾的另一身份,还是村超吉祥物“村超牛”的设计者。提到“村超”,足球迷们肯定不陌生,榕江正是赖蕾的家乡,聊榕江,必然会聊到村超。“村超牛”身体的蓝色,是蓝染的蓝;衣服即为精心纺织的侗布;加之其他元素,村超牛集侗、苗、水、瑶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于一身。谈到村超,赖蕾笑着说道:“不提了,我们村的队这段时间都好几连败了!”由此可见,村超在当地,确实是深入到社区和村镇的群众热爱的体育活动。

民族文化“走出去”,更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而作为“非遗”的 “富矿”,贵州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技艺,怎样更好的“走出去”?

民族手工企业“花田禾美”创始人,贵州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郭静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介绍道:“我们熟悉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瑶族的十余种传统手工艺,例如刺绣、蜡染、银饰、织布等,与数十个村寨工坊及手艺带头人长期合作。”在此基础上,团队会与设计师合作打造一些兼具传统美感且时尚的服饰、文创产品。

据悉,自2016年以来,花田禾美获得贵州省首批以创新研发为主要方向的妇女特色手工基地等称号,同时承担了锦绣计划培训和榕江县扶贫订单培训、省红十字会博爱家园生计改善培训、榕江县高雅村扶贫车间建设等,为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也把民族文化很好的推广了出去。此前,郭静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及,希望“有更多的转化的机会,希望能在城市里,尤其是一线城市里建立研发中心。我们的原创设计非遗文化的产品,才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转化”。

郭静和“W8艺术空间”的创始人汪敏同为贵州老乡,两人是很好的朋友。两人一个在南京,一个在贵州;一个做艺术空间,一个做产品开发。她们的目标,是围绕着手工、民族、自然这三个主题去展开自己的工作,两人亦有相当紧密的合作。

谈到这次展览的意义,郭静说道:“像南京W8艺术空间这样,集合了全球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以手工、自然和民族特色为主体的一个店面,其实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现在都很难见到,这种店面形式和这种产品的组合,应该在国内是比较独特的,包括一些国际上的同行都来亲身参观体验,我觉得,这个一方面对于南京的文化和时尚行业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贵州的多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再结合南京这样经济发达城市的优势资源,去做产品开发,然后可以更好的去帮助当地进行文化传承,还有乡村振兴、妇女地位提升等等工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晨瑆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