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儿童身边都有科学教育同行者!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校校行”展示活动在南京光华东街小学举行
2024-04-12 15:13:43

4月10日,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校校行”展示活动在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举行,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盛宴。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秦淮区教育局等领导专家共同参与了此项活动。


吴宁校长以“导师制:让每个儿童身边都有科学教育同行者”为活动的开场。光华东街小学在科学融入校园的有力举措和实践成果得到现场专家老师频频赞许。


据了解,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江苏省“十四五”科学教育示范校、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创新教育标杆校等,始终坚持“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理念,致力于用科艺点燃儿童的梦想,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活泼泼地生长。 学校开启了“科学导师制”的科学教育实践行动,遴选有理工科教育背景或有科学教育相关经历的优秀教师,以引导者、陪伴者、支持者的身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实施个性化的科学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通过聘请高校专家、科普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以及校内教师,组成了一支来源广泛、学历层次高、专业造诣深的科学导师团,明确不同类型导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引领性、常态化、拔尖化相结合的方式逐步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在吴宁校长的带领下,专家老师们参观了学校科技创新空间,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智慧不时受到专家老师的欣赏和点赞:“没有冰的世界”小论文展、木工坊和陶艺社形态各异的手工作品、定格动画社制作的小动画生动细节,还有炫酷的无人机飞行、生机勃勃的学校种植区……学校将劳动与科学、幻想与科学、生活与科学、自然与科学结合起来,在课程中纳入科学元素,在科学课中讲述诗词故事,创新了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活动现场,校内外导师们进行了主题课堂和主题讲座,分享了一场场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思维盛宴。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设计、探究实践、课堂实时评价,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科普中国专家、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学校的科普工作者导师张军老师基于科学教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创新,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科学展示课——《探究声音的奥秘》。学生用纸杯、棉线制作简单小乐器,通过沾水拉响棉线,让自制的乐器发出有趣的声响,张老师借此讲述了声音传播的奥秘,让学生深受裨益。


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科技活动部主任、江苏省期刊协会副秘书长葛璟璐老师,作为外聘科学副校长进行了一场基于语文教材的跨学科科学实践活动展示课:诗词中的科学——《稚子弄冰》,赏诗词之美、品科学之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语文和科学学科巧妙融合,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演绎古代文学作品中展现的科学现象,结合江苏省“诗词里的科学”网络知识挑战赛、江苏省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经典赛题,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培育、选拔优秀学生,引发现场专家老师们的热烈讨论。


在两节校外导师的课堂中,校内外导师联动合作,从课堂参与度、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变化、态度责任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课堂观察,校内外导师的观察侧重点有所区别,互为补充,为学生个性化科学学习做好了数据准备,也展现了不同导师间的合作范式;南京市秦淮区体育学科带头人,学校的常态化导师黄绢老师带来了一场体育与数学融合的跨学科学习展示课:会说话的数据——水平二立定跳远,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计算自己立定跳远,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过去的一年,光华东街小学与南京大学化工学院共同打造的“南南合作”树娃娃科学成长营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今年学校与东南大学儿童发展研究所、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共同签约,继续开展大学小学的“馆校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合作。


活动上,东南大学儿童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柏毅老师开展了“太阳系大家族”主题科普讲座,介绍了太阳系的诸多行星与科学知识,随着一个一个星球的出现,宇宙的奥妙让学生们乘上了想象的列车,思维遨游在外太空之间。


秦淮区教育局四级主任科员李宇轩在致辞中表明科技教育是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光华东街小学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科技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了大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科技成为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教育局将继续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通讯员 谢珺

文字/编辑 周欣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