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恶性肿瘤为何易误诊、易复发!它离“功能性治愈”还有多远? |大咖健康课
2024-03-28 18:21:57

3月是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多发性骨髓瘤又称“螃蟹病”,是一种高发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腰背酸痛、疲劳、虚弱、头晕、便秘、食欲不振等多种临床表现背后,都可能隐藏着这种不被大家熟知的血液肿瘤疾病。

图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血液系统排第二位的肿瘤,误诊率高达55%

“这个病的发病率并不低,是血液系统目前排名第二位的肿瘤。”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屈晓燕教授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在骨髓内增殖失控导致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上常见的四个症状包括血钙增高(C)、肾功能损害(R)、贫血(A)、骨病(B),此外,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感染,甚至还有一些神经系统的损害。虽然是血液系统肿瘤,但是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累及全身,并且涉及到多个脏器,所以很多患者初次就诊科室并不是在血液科,而是肾脏科、骨科或其他科室,因此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率高达55%,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延迟诊断,导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屈晓燕教授


医学定义不可治愈,但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

据了解,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是一个医学上定义的不可治愈的疾病。“所以我们现在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里就有一个功能性治愈的概念。”屈晓燕教授进一步解释,有一部分基于预后指标和分层系统评估相对处于标危的患者,在规范化治疗以后,配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巩固治疗手段,他们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可以达到五年左右,这一部分患者我们认为相对处于一个接近功能性治愈的状态。

当然,有一部分患者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疾病仍然可能再次复发,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随着单抗、免疫治疗等创新治疗手段的革新,其生存状况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范磊教授


曾经2年左右的生存期,如今8-10年成为部分患者的“标配”

“患者的生存时间已经从二十年前的两年左右,提高到现在的八到十年。因为这个病好发于老年患者,如果是60多岁时确诊,以八到十年的生存期计算,他的生存时间基本已经接近我们国家的人均寿命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范磊教授表示,尽管尚不能治愈,但得益于这些年创新药物的迅猛发展,以及治疗手段的迭代升级,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以往医生可能更关注的是病人的生存——只要病人活着就行了,而现在可能更关心病人如何能够高质量的生存。

据介绍,省人医有位患者,生存期已经达到了四十年,这位患者是40多岁时诊断出多发性骨髓瘤的。在这四十年中,也经历了多次复发,但经过规范化治疗以后,疾病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已是80多岁高龄。

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规范化治疗,才能达到长生存的状态。范磊教授坦言,因此对于多发性骨髓瘤,会特别强调长期规范化的治疗,随着创新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单抗、免疫治疗等创新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患者向着更高的治疗目标迈进。

【一问医答】

Q:如何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疗效?

A:

缓解深度是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医学上定义的完全缓解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和尿相关指标检测阴性,经骨髓检测骨髓中的浆细胞比例低于5%。进入到完全缓解状态的患者,往往比其他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且疾病缓解程度越深,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越长,所以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需要优先考虑缓解深度,同时兼顾缓解的维持时间,从而实现优化的治疗目标。

免疫治疗是当前多发性骨髓瘤精准治疗的重要突破口。不论是适合移植治疗还是不适合移植治疗的新诊断患者,以及复发难治患者,都有机会实现更深度的缓解。

Q:对于高龄的老年患者,这些治疗吃得消吗?

A:

多发性骨髓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逐步增高。以往年龄特别大的病人相对比较少,现在越来越多了,70岁、75岁甚至90岁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一部分病人可能很难接受目前所谓的标准治疗。

现有的标准治疗一般是指三到四药的联合治疗,配合自体干细胞移植,但可能不适合高龄患者,所以一般是采用个体化治疗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看看这个人能接受什么样的治疗,希望能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达到平衡。

其中,单抗作为一线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可用于不适合移植的70岁以上患者。既往认为这一部分患者相对来说体能状态比较差,可能有不同的脏器功能损害,总的生存时间也就三年左右。单抗纳入到一线治疗以后,这样的高龄患者切切实实的获得了生存期的延长,五年左右的生存率可以达到66%,对以往70岁以上甚至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Q: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创新药是否已获医保支持?

A: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新药比较多,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即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体类药物,未来还有更多更新的药物。目前来讲,初诊患者对于一些药物的应用,整体来说大部分医保还是可以覆盖的,像以上三种类型都已覆盖,能够大幅度减轻患者的负担。但是,对于一些特别创新的药物,比如细胞治疗和新型的免疫治疗,暂时还不在医保政策的覆盖范围内。相信今后医保能够覆盖的药物范围会越来越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