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间 | 绣球公园里的春夏秋冬
2023-12-07 19:26:50

图 | 视觉中国

◇吉晨

从12年前开始在南京老下关工作生活便知道了绣球公园,乘车经过时会看到她漂亮的牌楼和牌楼后面深深的林荫道。但当时年少的我却从未想过为她驻足停留。

大女儿出生后的几年里开始偶尔去那边“溜娃”,感受到她玲珑秀美的气息。小小的公园中亭台错落、山水相依,造景紧凑,时而婉约轻盈,时而雄浑奔放,极具江南特色。内有绣球山、马娘娘脚印、绣球湖、明代神道石刻、西园三岛等景观,其中“马娘娘脚印”最具神话色彩。

“马娘娘脚印”位于绣球山顶小亭西侧巨石上,长84厘米,宽20-31厘米,深25厘米。1360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在狮子山(当时称卢龙山)指挥军队与陈友谅作战。相传马娘娘站在绣球山(当时名为球山)上,看到陈友谅军已迫近龙江,而朱元璋却按兵不动,急得狠跺一脚,从而留下了这只脚印。虽是传说,但这只“脚印”常年积水,酷暑久旱也不干涸,很奇特。1993年,绣球公园在“马娘娘脚印”旁建了一座高2.2米的马皇后塑像,并于当年的6月24日(农历端午节)落成揭像。马皇后塑像与莫愁湖的莫愁女塑像,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这传说也给绣球公园增加了一份人文的雅趣。

虽然渐渐熟识了这个闹中取静的所在,但彼时,她于我还只是个普通的公园,而我于她也仅仅是众多观光客中一员。直到四年前疫情开始,旅游变成了一件奢侈品,加上二胎的到来,我去绣球公园的次数开始变得多了起来,饭后略有闲暇就会去转一会。时间一天天过去,景色似乎日日相同,却又日日不同,四季的变化在她的身上慢慢展开。

初春时节,空气中残留着一丝清冷,还未走进牌楼,就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香味,是桂花的香气,却不是秋季桂花的香甜,而是一种清幽的香气。仔细寻觅,才发现公园门口的一排桂花树竟然开花了,春桂树枝繁茂,而花瓣细小,花香细微,米白色的小花藏在繁盛的枝叶间,很难被察觉。小时候一直对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很困惑,桂花明明不是秋天的么。这才发现原来春天也是有桂花的,春天的桂花不似秋天那般热情奔放,甚至大多数人都不会在意到她的存在。诗佛的一个“闲”字用得多妙啊,心中不得这“闲”字,眼中如何能看见这春桂。到了4月初,绣球树开始开花了,纯白色的绣球花一朵朵、一团团簇在一起,或高挂于枝头,或垂悬向地面。绣球树总是能给人带来一种独具冲突的视觉张力,如此清新脱俗却又如此肆意奔放。此时若是来一场知时节的春雨,每一朵绣球花都吸足了水分,高枝带雨压雕栏,一蒂千花白玉团,让人无法不被这生命的活力所感染。

夏天,是绣球公园最热闹的季节。彩色的绣球灌木铺满整个公园,仿佛打翻了调色盘,粉红、浅紫、淡黄……绣球花开得热烈又璀璨,游人们从四面八方被吸引而来,俨然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点。绣球花固然美丽动人,我最爱停留的却是待渡亭旁的长廊。无论外面多么酷热难耐,藤蔓遮掩下的长廊里总会自带一抹清凉,加之阵阵湖风吹过,心中的烦闷也会随之荡然无存。看着对面的水榭,苍翠的绣球山以及远处的阅江楼错落有致地倒映在绣球湖中,随着湖水的涟漪荡漾,感受着“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怡然与平静。长廊里终日会有一些大爷在下棋,他们每日必来报道,似乎成了这里的一部分,与热情的游客们被一条林荫道隔开,仿佛是两个世界。

秋天,整个公园渐渐安静下来,石板路上一片片金黄色的落叶便是秋的使者。古城墙下枫叶红了,满眼红色、黄色、绿色。秋天的五彩斑斓比夏天少了一份热烈,却多了一些沉稳。租一艘小船,让它随意飘荡在绣球湖中,看近处的绣球山和远处的狮子山,层林尽染,阅江楼在高阔的天地间显得比以往更加雄壮了。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在夕阳下,一切都被撒上了金色,像是天工所作的油画。

时间一点点流逝,冬天静悄悄得来了。冬天我习惯从阅江广场旁的西大门进入绣球公园,一般从这偏门进入的都是公园的老熟人了,以附近的居民为主,有每日来锻炼身体的老人,有放了学来放风的孩子,也有挤出点闲暇来散步的中年人。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进门后的休闲健身区更是充满了活力。瞧那边,刚刚还是三个人在踢毽子,现在规模逐渐扩大到七八人了,圆圈也越拉越大,听毽子落到脚上清脆的声音,多么愉悦。再往里走的西岛则是民乐爱好者的天堂,拉二胡的,唱评弹的,随时随地上演一场听觉盛宴。若是有那么一两片雪花飘落的时候那就更妙啦,南京的雪往往就是薄薄一层,轻轻地铺在枝叶间,却更显空灵,落在古城墙的墙砖上,却又是不一样的厚重与静美,时间仿佛在此刻穿越百年。

当你真正跟一个公园熟悉起来,她似乎就变成了你的一个老友,其间所有的风景也都变成了有情之物。世间繁华三千,不如一隅清欢。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领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惬意,心似乎也在这温柔的一山一水的安抚下渐渐的平和下来。这是一个普通人在一个普通的公园里感受到的普通生活的快乐。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