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登上新闻联播:让经典著作走进千家万户
2023-06-04 12:21:1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先后发言。

莫砺锋以《普及古典名著 弘扬传统文化》为题发言:"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三大类。其中,观念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最核心的深层结构。用汉字书写的大量典籍便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莫砺锋认为,向全社会普及古典名著是传承文化最有效的手段。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所以能不中断,主要原因就在于重视继承。中国历史上,孔子和朱熹是为文化传承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代学者。孔子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研究,他对《诗经》进行“雅、颂各得其所”的整理,使之条理清晰,易于诵读。朱熹也是如此,他对儒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四书章句集注》,还用毕生精力编纂《诗集传》与《楚辞集注》,成为后人读诗、读骚的重要版本。“我们理应继承孔子、朱熹的精神。”

“经典著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流传至今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专供学者研究,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学习,从而获得精神滋养。”在莫砺锋看来,继承传统文化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让经典著作走进千家万户则是当代人文学者的重要责任。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也是这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对广大社科学者提出的殷切要求。

他常年奔波于各地,举办各种以唐宋文学为主题的讲座,培养了无数古典文学粉丝,“五月中旬,我在四川眉山三苏祠以‘风雨人生中的人格典范’讲苏东坡,在成都杜甫草堂讲‘杜甫和传统文化’,两场讲座线上线下听众均在200万左右,让更多的人因此走近了唐诗宋词,领略了传统诗词之美。”

对于今年已经74岁的莫砺锋来说,此次有幸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亲耳聆听总书记纲领性的、胸怀全局、深思熟虑的讲话,更进一步鼓舞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去。

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莫砺锋难掩激动心情:“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整体性的把握,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的高度的理论性的评价,切中要害,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他认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并不矛盾,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能够互相成就,形成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文学博士,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退休后的莫砺锋担纲江苏文脉工程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编纂的《江苏文库·精华编》的主编工作,向全世界推介江苏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今年,面对中小学生,他又撰写了《小学生必读诗词117首》《中学生必读诗词125首》,他以学者的角度,用浅近的语言,对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诗词进行了全面阐释。虽然由于年龄原因,莫砺锋在南京大学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但他在社会这个更广阔的大课堂里,他的“诗词课”会一直上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