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我们那么忙 为什么还要写字?
2023-06-01 17:58:21

在影视剧里,常看到退休后的领导,挥毫泼墨,疗愈身心。身边,也常听人这样说:“等我退休,有空闲了,打算练书法、学国画。”

是啊,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和心境写字呢?

大约八年前,我开始修习书法。开头两年,只是上课听讲,偷懒不写作业;后来,大约周末写一回;现在,只要有空,几乎每天晩上写。回想起来,我自己也很惊讶这样的变化。

其实,是因为写字这件“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了。干净的毛笔先湿润下,吸饱墨汁,然后,我喜欢在下笔之前,再让毛笔尖在清水中快速掠一下,看见黑色的涟漪一圈圈漾开来,我的心头便安静了下来。毛笔开始在纸上行走,周遭静下来,听到笔落在纸上,仿佛人行走在雪地里的细微“沙沙”声。这时候,偌大的世界,小得只有方寸之间。我的心,应该是在宁静与祥和的“心流”里。“写字”这件看似无用的事,实实在在地滋养了我。

小时候,一定都听说过这个故事:王献之小时候练字,其父王羲之从背后拔他的笔,没有拔掉,于是乎,王献之练成了大书法家。后人据此推断,要写好字,执笔要用足力气。另外,我们幼时受到的书法教育是:写字一定要横平竖直,笔划粗细要一样,墨色深浅也要一致。

现在呢,书法老师说,握笔要松,手腕灵活才能写好字。至于笔划和墨色,更是形态要丰富、千变万化。

都是书法老师,方法怎么就不一样了呢?练着练着,慢慢明白了,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唐代孙过庭《书谱》里有一句: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想要精通一项技能,都要经历走进去再走出来、由生到熟再到生的过程。

世间事,莫不如此。想明白这件事,有如“咔”的一声,人生的某个机关被打开了,好不欣喜。人世间,真有一些美和创造,让你心潮起伏却又倍感宁静。

作家葛亮的《书匠》里有这么一段:老董和学校里的书法老师不一样。他不主张描红,也不用双钩,就是给我一本帖。这帖上,一页一字,是从各家的法帖上,集聚来的。从“一”字练起,日日不断。母亲听说了,就说,这是野路子啊,别把孩子的字给练杂了。父亲便说:“练得百家好,方知字中字。”

这段文字,深得我心。就像白蕉先生说的:执死法者损天机。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和固定模式,这才是艺术的魅力呀。

作者:戎华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