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数据安全的困境,亟需形成体系化的保护能力。”5月26日,在2023数博会上,奇安信正式发布了奇安天盾数据安全保护系统,旨在确保数据安全“风险能看清、内部威胁能管好、外部攻击能防住”。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强调,数据安全面临“难看清”、“难管好”、“难防住”等困境,奇安天盾能够基于六全框架,即全链路监测、全穿透识别,全兵种协同、全闭环处置以及全天候控制、全场景防护,解决各种主要的数据安全问题,做到“能看清、能管好、能防住”。
近年来,数据泄露愈发猖獗,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若干起上亿规模的特大型数据泄露事件,数据泄露所造成的损失也在不断走高。据IBM发布的《2022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显示,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创下435万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21年增长了2.6%,自2020年以来增长了12.7%。
基于奇安信多年的数据安全实践,结合对公开数据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齐向东指出政企机构面临的数据安全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安全风险难看清。在数据安全中,能看清这件事情比传统的网络安全要难。目前,应用的种类多、数量多,相互间的依赖性强,大量数据通过API接口等介质,在不同基础设施、不同业务之间流转,很难看清数据全貌。并且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传统监测手段也只能看到部分片段,难以还原所有细节,导致部分风险点的疏漏。
其次是内鬼难管好。相对于外部攻击者,内部人员拥有更高的权限和隐蔽性,很容易就能获取企业内部资料和财产。随着传统物理边界的消失,数据的流动性不断加强,数据作为重要资产,不仅在内网,也在外网、云上、各种数据库里,接触的人变多,监控范围和身份验证难度都加大了,“内鬼”管控难度随之陡然提升。
最后是外部攻击难防住。相对于传统的攻击形式,数据安全面临的攻击往往是复合的、激烈的,比如勒索攻击给数据加密、APT攻击窃取敏感数据等等,攻击手法变幻莫测,往往没有时间反应,后果也非常致命。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让黑客的水平跃升,也让攻击手法不断升级翻新,提高了数据安全防护难度。
此次奇安信正式对外发布奇安天盾数据安全保护系统,以“数据资产”为核心,将“事件监测、风险分析、策略调整、访问控制”融为一套完整闭环体系,让数据安全风险能看清,内鬼能管好,攻击能防住。
在事件监测方面,奇安天盾实现了数据安全的全链路可视。奇安天盾具备行业领先的协议解析和数据识别能力,可精准识别各类数据资产,帮助建立数据资产台账;同时通过多种监测组件,能够帮助客户看全数据流转和访问的完整路径,明确数据访问主体身份,及时发现数据流转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和针对敏感数据的异常访问行为。
在奇安天盾新品发布的同时,奇安信集团数据安全分公司也在2023数博会上正式揭牌成立,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出任总经理。新公司依托奇安信已有的技术研发、规划咨询、服务运营、市场营销等优势,将为中国1500亿元市场规模的数据安全保护蓝海市场注入新势力。
通讯员 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