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富沈万三的聚宝盆怎么来的?
2022-12-12 22:36:48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中,“聚宝盆”是最受尊宠的一个器具,它可以是曾经的“大国重器”,也可以出现在每一户百姓家的楹联上。如今,聚宝盆文化从传说走向生活。

聚宝盆作为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的宝物,其形状为凹形,如碗如兜,可以聚气生财,兴旺家宅风水。春秋时期范蠡三散家财只给后人留下聚宝盆的故事广为流传,范蠡也被民间尊称为财神。山东定陶一带至今流传着:“红兰寺,朱漆门,堂上坐着大财神。大财神,出凡尘,三聚三散越王臣。越王臣,富贵身,手上捧着聚宝盆。聚宝盆,天下闻,财源滚滚满乾坤”的民谣。又传元未明初沈万三致富原因就是由于拥有聚宝盆。这个典故来自于中华门聚宝盆文化展:沈万三很小的时候就立志长大了要经商,经商之初他做什么生意都做不好,屡屡产生挫败感和失意。一天他去鲁国进货,路上救了一落水的老者,乃范蠡的后人,经过简单的交谈,老人知道了沈万三的窘境,十分动容。为报救命之恩他忍痛割爱,把祖传的聚宝盆赠送给了沈万三。沈万三得到聚宝盆后如有神助,时来运转,他经过“通番”贸易、广置田产、商铺经营等手段数管齐下,生意越做越大,终成通天巨富。

聚宝盆,既是传说中能聚生宝物的盆,又是人们生活中祈福的吉祥物。聚宝盆一开始完全是实用性的,是盛装东西的。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制作工艺提高,加之人们审美观念、情趣的增强,制作的盆也随其材质、造型、色彩等的变化,成为集观赏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身人们竞相使用和珍藏的宝物。

事实上,在聚宝盆文化历史进程中有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元未明初的沈万三和清朝的乾隆,由于他们的存在及其与聚宝盆之间演绎的生动故事,让聚宝盆文化异彩纷呈,让聚宝盆成为人们推崇和喜爱之物。

范蠡,春秋末楚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学家、经济学家。虽出身寒微,但文韬武略,满腹经伦,司马迁《史记》称他为“旷世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范蠡辅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弃政从商,成为巨富。晚年定居于陶,自号陶朱公。他曾"三聚三散”,即经商三次发家,富甲一方,三次散尽家财,救济苍生。被世人称之财神和"商圣"。范蠡与南京及聚宝盆结有不解之缘。

南京有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南京建的第一座城池叫越城。它是公元前472年,即灭吴的第二年范蠡奉越王之命筑城,故也叫"范蠡城"。范蠡的聚宝盆则像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耄耋之年的他常常的陷入沉思,从政的如履薄冰,沙场的杀伐征战,商海的波谲云诡……世事难料,人生无常,让他感叹,让他遐想。范蠡是一个通晓天机的人,他希望把为官之道、经商之道、为人处事之道的智慧留给后人。他想到自己曾为越王勾践铸造过兵器,熟谙冶铸技术,根据《礼记》中“道以器显”,按照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理论,结合处事做人的哲学精神巧妙构思,把毕生智慧才学浓缩于一个圆形的盆里,并在盆内刻上铭文,取名为“聚宝盆”。聚宝盆完成之后异常的精美,夺人眼目,范蠡也非常喜欢,视作宝物。范蠡最后散尽了家财,唯把聚宝盆世世传承。随着历史的变迁,聚宝盆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相传范财神聚宝盆既能提示修德的重要性又能保人之平安,还能帮助人的运势,聚福纳财,消灾避祸。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首富。别的人有钱,或是由于善于经商,或是由于皇帝特别厚赐,可是沈万三的发财,相传却是靠一只聚宝盆。聚宝盆里可以源源不断地滋生财富,招财进宝,财运滚滚。

当年明城墙修建时总是不顺,国师刘伯温禀奏朱元璋,南门下需埋一重器城墙定能顺利建成,并且那里也是大明财位地,可以提振国运,迅速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力。而沈万三的聚宝盆名气最大、最灵验,于是朱元璋下旨征收了沈万三的聚宝盆,埋于城门之下,果然建成,得名“聚宝门”,也就是今日南京城的中华门。

沈万三后裔向记者介绍,聚宝盆被埋在城门之后,沈万三命运多舛。为改变命运和让盆失而复得,他决定以原先的聚宝盆为蓝本制作了大大小小的聚宝盆,告诫后人要注重修德和好好做人,厚德方能载物,有很好的警示和教化作用。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到达扬州,“两淮八大盐商之首”的江春知道乾隆皇帝博学儒雅,喜欢字画古玩,就献上了这款精美典雅的聚宝盆。乾隆见之,爱不释手,带回京城。

当下,由历史学家、民俗专家、范蠡和沈万三后裔以及热衷于聚宝盆文化的人士共同组成的聚宝盆研究专业团队,坚持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的传统手工“失蜡法”工艺制作聚宝盆,先用蜡制作聚宝盆的模子,然后在蜡模上涂以泥浆,做成泥模;待泥模晾干后,再烧制成陶模,一经烧焙,蜡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最后从制泥模时留下的浇铸口注入铜液,冷却后,聚宝盆的成型铸件就完成了。失蜡法通常用于制作造型复杂的器物。用失蜡法制作的器物,玲珑剔透,有镂空立体感,艺术效果极佳。在2020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富贵生肖聚宝盆荣获最高奖金奖,也是江苏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聚宝盆研究团队表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秉承先辈夙愿,将古人智慧与现代理念相结合,让聚宝盆走入千家万戸,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安居乐业提高生活的品质,走向美好的未来!

唐少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