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说江苏㉖ | “破镜重圆”是传说,还是真人真事?
2022-12-06 18:12:06

公元589年,隋大将杨素率军兵临建康城下,南陈驸马徐德言和妻子乐昌公主害怕城破后夫妻失散,于是把一面铜镜一分为二,双方各留一半,并约好元宵节在洛阳集市上持半个镜子售卖,以此相认。陈灭亡后,乐昌公主被杨素收纳为姬妾。后来徐德言果然在一个元宵节晚上,看到一个老叟持半面铜镜在叫卖,最后辗转找到了乐昌公主。杨素成人之美,将乐昌公主归还给徐德言,让其夫妻团圆。这场凄美的亡国爱恋便是流传至今的“破镜重圆”的故事。

梅花仕女图(局部)元·佚名


唐著名史学家韦述在其所著的《两京新记》中有过记载:属陈氏将亡,德言垂泣谓妻曰:“今国破家亡,必不相保。以子才色,必入帝王贵人家。我若死,幸无相忘,若生,亦不可复见矣。虽然,共为一信。”乃击破一镜,各收其半。

德言曰:“子若入贵人家,幸将此镜合于正月望日市中货之。若存,当冀志之,知生死耳。”及陈灭,其妻果为隋军所没,隋文以赐素,深为素所宠嬖,为营别院,恣其所欲。陈氏后令阉奴望日赍破镜诣市,务令高价,果值德言。德言随价便酬,引奴归家,垂泣以告其故,并取己片镜合之。(转引自陈尚君,《敬畏传统》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14-315页)

除此之外,在后来的一些笔记小说、诗歌故事等非史学典籍中也有此故事的记录。比如唐李亢的《独异志》、唐孟棨的《本事诗》、北宋的《太平广记》等。但从时间和详略的角度来看,韦述记载最早,也最为具体。因为在《陈书》《南史》《隋书》等正史中,不见徐德言夫妇的事迹,所以故事的真实性一直受到学者的怀疑。对此,陈尚君在其《破镜重圆的原委和真相》(刊于《新民晚报》2008年12月21日)一文中通过详细的考证一一进行了辩驳,认为破镜重圆的故事是有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的。

但无论该事是否在历史上存在过,我们至少可以判定,早在唐朝“破镜重圆”的故事已开始流传。

“破镜重圆”的故事经唐人之手保存下来,犹受诗人词者的青睐。晚唐诗人杜牧有《破镜》一诗,“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北宋秦观《调笑令》有诗曰:金陵往昔帝王州, 乐昌公主最风流, 一朝隋兵到江上, 共抱凄凄去国愁,越公万骑鸣萧鼓, 剑拥玉人天上去, 空携破镜望红尘, 千古江枫笼辇路。

宋词人赵令畤的《蝶恋花》中也有“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这些诗词以“破镜重圆”的故事为载体,讴歌了恋人的相思、爱情的忠贞。宋元后,随着杂剧和小说的发展,该故事也逐渐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和世情小说中,并被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故事重构。元沈和甫有杂剧《徐驸马乐昌分镜记》,明传奇《合镜记》《金镜记》也都以此为蓝本创作的。明冯梦龙在其《三言》小说中,对“破镜重圆”的故事进行了改写与泛化,如其《警世通言》中《范鳅儿双镜重圆》一篇,讲述了范鳅儿与吕氏顺哥夫妇离而后合的故事;在《警世通言》中《玉堂春落难逢夫》一篇,以一句“就将镜子拆开,各执一半,日后为记”(《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将“破镜重圆”的故事泛化成了一个典故。正是有了诗词杂剧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应用,才会让“破镜重圆”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云龙纹镜(六朝)


从“破镜”到“重圆”更是一种文化隐喻。

铜镜作为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品,除了具有照容功能外,还可用做信物。汉东方朔《神异经》载:“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据《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于是,对于夫妻来说,“破镜”即分离,“重圆”即相聚。以镜喻人,其后是中国传统的“夫妻一体”观念的体现,《仪礼·丧服》云:“夫妻一体也,夫妻绊合也。”可见从上古开始,夫妻就被认为是由两半合成的一个整体。

以镜喻人,也是体现了传统的团圆观念。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圆形美十分热衷。无论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还是“中秋璧月圆”的季节观,圆成为美好事物的载体。而半镜相合成一圆镜,比喻夫妻重聚,可谓恰到好处。在传统礼法制度下,妻子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对“破镜重圆”故事的称颂,也是暗含着对女子贞节观念的强调。 何世放

【26】

汉语中有52万个词语,我们常用的有一两万,而其中源自江苏的占有相当大比重。从一个一个我们熟悉的词语出发,寻根溯源,可以抵达词语背后的江苏历史,唤醒沉睡已久的文化记忆。从本期开始,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扬子晚报在“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App“微史记”频道共同开辟“典说江苏”专栏,深入挖掘那些沉睡的江苏文化,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