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游晓颖:温暖解锁95后“新工作”,治愈内心创痛
2022-09-28 17:31:53

近年来,国产剧向更多行业拓宽题材,除医疗、律师等常见职业之外,也聚焦公关、消防等更多行业。尽管电影作品中有《入殓师》《人生大事》,但国产剧中的行业题材剧,鲜少涉及殡葬职业。正在B站热播的《三悦有了新工作》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剧编剧游晓颖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相爱相亲》)。近日,她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剧打破对这个职业的偏见,同时也可以让观众看到有棱角的女孩冲破内心的藩篱,努力成长的过程。

打破职业偏见,年轻人在成长中理解生死

由哔哩哔哩出品,李漠执导,游晓颖编剧,周依然、杨新鸣、鄂靖文、梁靖康等主演,讲述了 95 后赵三悦(周依然 饰)阴差阳错来到殡仪馆担任遗容化妆师,从新入行时对这份职业抱有误解和未知,到最后感悟生死、用心学习遗容化妆并对这份职业怀有敬畏和尊重的成长故事。

《三悦有了新工作》这部剧是包含着鲜明的职业属性的青春成长类型的剧,同时也触及殡葬行业的方方面面,最终落笔还是通过三悦的成长。剧中,赵三悦大学毕业后因为职场歧视找工作受挫,而后就一直在家啃老,日常不是躺在床上玩手机,就是简单地吃一桶泡面继续玩手机。妈妈赶她出家门找工作,她甚至觉得不想活了,却阴差阳错成为了殡仪馆的遗容化妆师。

游晓颖把赵三悦定义为起点不高的“成长型”女主,从一开始不知死也不畏死,到后来在这份被动接受的工作中明白生死的分量。 “希望通过这个剧打破对这个职业的偏见,同时也可以让观众看到有棱角的女孩冲破内心的藩篱,努力成长的过程。在后疫情的时代触碰现实生活中的议题,希望用真诚和温暖治愈观众内心的创痛。”

剧集播出后,赵三悦的人生经历也引发年轻观众的共鸣,不少人说自己也曾有过她那样的状态。游晓颖表示,赵三悦的“颓”其实是年轻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借此把很柔软的内心包裹起来。装作什么都不在意,实际上是怕被拒绝、怕受伤。“根据我有限的观察,越是嘴上狠的人越是心里软,往往对现实有期许的人会以一种’颓’的方式来呈现,把它当做一种武器或者逃避的办法。”

《三悦》是周依然与梁靖康(饰罗大淼)继《风犬少年的天空》之后的第二次携手,也是游晓颖与梁靖康继电影《我的姐姐》之后的再度合作。游晓颖认为他俩都是非常适合角色的演员,周依然可塑性很强,梁靖康比《我的姐姐》的时候成长和成熟了很多。“第三集里,他演罗大淼医生有一大段台词的法庭陈述,他的表演很真诚,我看片的时候也很被打动。”

剧中个体和家庭的关系也引发讨论,游晓颖说,写重男轻女的时候,本质上也不是想为了想制造男女对立,特别想表达男女都有可能成为刻板印象的受害者,想以更理性的态度探讨,给双方倾听不同声音的契机。“我自己在写的时候还是从人物、情感本出发,至于议题会带来多大的讨论,这不是我自己特别考量的。”

治愈沉重叙事,真实细节激发共鸣

近年来,一些报道让遗容化妆师这个冷门职业进入大家的视野。现在很多高校设置了殡葬专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虽然不被人们理解,但是他们一直默默的坚守着。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遗体打交道,刚开始会有点不适应,有时经常会吃不下饭,吃饭前会频繁洗手,也会遭遇不理解的世俗眼光,但其实每份工作都值得被尊重。

游晓颖表示,选择接下这个剧本,从遗容化妆师的角度呈现人生百态,这个年头要从6年前说起。“2016年关注了一些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报道。可能生老病死的事情在未来会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开始关注这个议题,也认识了一个在殡仪馆做遗体化妆工作的朋友,有一些交流。2020年疫情初期,在家里比较封闭的状态下,更多思索这方面更多的东西,就开始做这个剧本。”

为此,她还专门去成都殡仪馆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游晓颖遇到不少印象深刻的细节。生死的命题始终是比较沉重的,编剧也会加入一些有轻松和有趣的时刻来作为叙事的调剂。而这些细节也来自体验生活中的采集,通过细节来激发真实的共鸣。“比如一个妻子亲手为去世的丈夫化妆。还有化妆师说平时自己画的闭着眼的人,休息的过程帮女朋友做面膜,女朋友一下睁开眼,就挺吓人的。”游晓颖说,“这可能都是一些比较小,也比较日常的一些时刻。但其实刚好就是这些时刻,让我觉得好像殡仪馆对于生死的体验不是在那么凝重的语境下的,其实就是在很温情,甚至有一些有趣的点上可以开掘的,这些东西都有放进剧里。”

选择殡仪馆里的女性人物去表现,游晓颖说自己很少写这样的女性,想象的空间更大一些。“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把人性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情感的东西放到很大,这个环境里面的女性抗压能力,女性的细腻是一种天然的优势,她们带着自己的伤痛或者故事聚在这里,一起经历这样的时刻,其实是把她们的友谊放在更极端的描述里,可以激发出不一样的特质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