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南京版的《人世间》,话剧《小西湖》温情首演
2022-09-28 15:03:26

“小西湖,擦去灰尘就是一颗明珠啊!”9月27日晚,2022年度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资助项目、2022年度南京市委宣传部重大扶持项目、2022南京文化艺术节特邀剧目、南京市话剧团向二十大献礼的大型原创话剧《小西湖》在江苏大剧院成功首演。不少市民早早的购票前来观剧,幽默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百感交集的人生绘卷让观众们笑中有泪,亦有观众美赞其是上演了一出“南京版的《人世间》”。

话剧《小西湖》汇集了国内顶级的戏剧创作阵容和南京市话剧团的中坚力量,由著名作家、剧作家唐栋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傅勇凡担任导演,杨彦、夏莹、于东江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联袂演出。本剧聚焦热点民生问题,改编自真实事件,反映了真实的城市更新过程,具有轻喜剧风格。故事取材于南京城市更新中小西湖景区的成功改造项目。如今的小西湖是年轻人非常喜爱的“打卡点”,而在改造前的小西湖却是一个破旧拥挤的“棚户集中区”,从大拆大建的传统改造思路到“微改造”“微升级”,小西湖片区的改造经验是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的典范。

导演傅勇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印象尤为深刻的点在于小西湖片区在保护性改造和开放上做出的探索,“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有很多历史遗存。我认为对于小西湖的改造定位是非常准确的。因为旧城改造有着很多繁杂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小西湖定位于保护性改造,这一点让我感受尤为深刻。”在创作中,这种基于对现实的感受也反映在了舞台真实上,傅勇凡认为,真实是这出戏在戏剧表演中的前提,在二度创作中尤其强调真实性,“因为这一点是尤其关系到观众对于剧中人物可信度的认识。”为了塑造出更为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主创团队进行了走访采风,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在实际的改建中,居民诉求是很多样的,这需要承建方有大智慧,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这种大智慧浓缩在了我们的男一号身上,他既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人性角色,又有智慧去应对复杂问题。这其实也折射出了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如何运用智慧,来响应百姓的诉求。”

在剧中饰演男一号于建东的演员杨彦也提及了关于这出戏如何呈现“真实性”的问题,“从表演上来说,这和我们以往很多剧目其实不太一样。我们在舞台上不能把生活中完全真实的那种松弛状态放出来,但又要把角色的精神内核和个性表达传达给观众,让观众接触和喜爱我们每一位角色。所以这其实是挺有挑战和难度的。”杨彦还提及了在舞台设计中的巧思,“我们舞台的环境是非常真实的,如果你能走到舞台上看,这些道具是非常有颗粒感的。这些房屋的水电表,消防管道等都是非常真实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充满生活元素的样态,勾连其观众对于小西湖片区改造前的印象。”

在剧中饰演“钉子户”朱家胜的于东江分享了他对于对“朱家胜”这一角色的理解“其实他是怕,因为他祖上就住这儿,他的根就在小西湖,他怕自己被赶走。后来是政府的诚意感动了他,他就积极配合了改造。”于东江年轻时曾住在水西门,那一带曾有不少这样的棚户房,“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几十年前的棚户区,现在都看不到了,很多年过去都快要忘记了,现在再看到感触感觉很不一样。”于江东特别希望南京市民们都来看看这部剧,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小西湖》一剧所传达的是以凝心聚力共建幸福民生的局面,抒写的是人民奋斗之志向、创造之力量、发展之成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让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发展,激活历史街区的现代活力,让城市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话剧《小西湖》让人文与文化相携相映,传承人文情愫,感受幸福当下,眷恋美好家园。正如剧中所说“小西湖有一面美丽的湖水,就在老百姓的心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