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纪太年:作家纪太年和他的工笔花鸟画
2022-08-29 10:41:47

纪太年

     当代著名作家纪太年,1966年生,江苏响水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南京某媒体记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小喜爱文学。读初时曾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在《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星星》等刊物中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四百多万字。出版有诗集《鹤鸣盐乡》,诗文集《温暖的家园》,散文小品集《家长里短》等。我认识太年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一次美术展览会上。我们相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后,我们过从甚密,以诚相待,每每相见,必谈艺术,开口有益,有说不完的话,在许多学术见解上我们是相通的。他为人谦和,天资颖悟,不但创造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十分关心与参与美术界的活动,已为喻继高、徐培晨、何家英等八十多位名画家立传或文章。我曾经多次与他谈及这样的话题:“专门从事绘画创作的人,应当注意理论修养,专门从事绘画理论研究的,也应该搞点绘画创作。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实践有理论的指导,使理论不至于纸上谈兵。这是我的老师俞剑华先生对我的教诲。我看了您写的《鸟语花香·喻继高名作欣赏》,有诗一般的语言,文笔很美。如果您能跟喻老学点画,评述画家及其作品就会更准确些。”他每次听了总是笑而首肯。四、五年前他拿了一副扇面给我看,上面画了两只工细的蜜蜂,栩栩如生,希望为其补上一枝春梅,我问蜜蜂是谁画的,他说是向喻老学的,让我大为惊叹,原来他已经暗下苦工,瞒着众人,拿起了画笔。多少年来,他每采访一位名家,总要仔细听其讲述艺术生涯,并见其当场示范作画,这叫耳濡目染,是一种很好的学画方法。其实,他年少时代喜欢文学的同时喜欢绘画,在中学时代就曾有作品获县级美术展览一等奖。今年春节期间,他用手机拜年的机会,告诉我近年来画了不少四尺、六尺、八尺宣工笔花鸟。我以前只看到他画扇面、册页、斗方、小条幅之类,而画大幅工笔实不容易,观之信哉,欣然命笔,评之曰:太年的花鸟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他的作品极有“生气”,即生命的活力。中国先贤早已对四时花鸟草木生长规律的观察而生发自己对自然造物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特别是宋代理学家推崇古圣“生生之谓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等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进而看宋人花鸟画,尽管其精谨入微但绝无呆板僵化,反能表达出自然中花鸟草虫的生机勃勃之意趣,由此可知画虽技艺却是“观造化之妙”,其中隐喻着天理流机、天道运行至理。其花鸟画继承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特别是宋人花鸟画应物象形,致知格物的优长,同时领悟自然中新的审美意趣,抒发自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受,所以他的作品生意盎然,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动和生气。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十里荷塘处处蛙36cm-140cm2022年

宣和往事145cm-98cm2021年

     他的花鸟画在整体气息上有生气,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方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在于色彩。在古代,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中国画本来应该重视色彩的。早在南齐谢赫的“六法”中就有“随类赋彩”,及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提出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基本原则,即是说,绘画的色彩应该按照不同的具体物象,而给以具体的表现。中国画虽然是“随类赋彩”,表现对象的固有色,但不是纯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描绘,为了强调对象的特征,或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和主题思想的表现,在适当的场合是可以进行变色的。中国画设色的难点在于色彩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妙超自然。在这方面纪太年作出有益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他的花鸟画多用对比色,石青、石绿、朱砂常间以花青和赭石,又用墨线和空白进行有机调节,使画面在对比中求和,努力实践“艳而不俗”、“淡而不薄”的设色要求,达到一种清新自然、明快绚丽的色彩效果。

渔歌子45cm-70cm2021年

     另外,他的花鸟画还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不矫饰“古意”尽管他以传统工笔花鸟画筑基,但形式面貌却“与时俱进”,颇能雅俗共赏。古代许多文人画家排斥装饰意味的目的在于剔除机巧之心而获得心灵上的解放,突出自由的书法性表现,展露画家真性情,但明清末流画家一味崇尚笔墨技巧忽视画面整体效果,耽迷“墨戏”而丧失绘画本质意义,陷入程式化的羁绊而走到陈陈相因、僵化保守的死路。而纪太年的花鸟画在尊重而不迷信传统图式的同时重视画面整体效果,这使得他的花鸟画装饰意味强烈,有很强张力和现代感。

渔歌子95cm-175cm2021年

照无眠70cm-47cm2021年

     简言之,他的花鸟画风格清新、雅致、明丽,有静气、有文气,基本功扎实而不失自家面貌和时代气息。从他的花鸟画中,我看出他是一位勤于思考、肯于专研的中青年学者型画家,他的勤勉有助于其学习传统之长,他的机敏则利于其感悟生活,提炼出新的构思,创造出有新意的花鸟画。(作者:周积寅)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