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用爱守护|地铁海报背后的护理故事,说给你听
2022-05-16 14:11:43

南京护理学会、扬子晚报主办,紫牛新闻APP、扬子名医团承办的“同心战疫·用爱守护”随手拍征集活动于5月12日正式启动,活动邀请您共同书写一份“护理影像志”,用镜头记录护士们因爱而生、因护而美的瞬间。

地铁海报照片 赵雨晨摄


“集涓滴之力,护生命无恙”——活动的海报日前已登陆南京云南路地铁站,朴实又坚定的宣言背后,是一张张来自护理一线的照片,或面对疫情白衣执甲、勇毅出征,或在日常岗位上解除病痛、抚慰人心。他们是谁?照片背后又有怎样故事?扬子晚报名医团记者,带您走近照片后的护理人。

扬子晚报记者 杨彦  见习记者 吕彦霖

和医生一起,守好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马璐主管护师

海报的这张照片,是马璐主管护师在使用吸痰器来给患者做护理。照片背后是一个护理小发明的故事。

2020年抗疫最吃紧的那段日子,虽然不在湖北一线,但中大重症护理团队每天都和前方沟通。面对全新的病毒,现有设备的弱点也被看在了眼里。湖北一线的护士们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频繁,尤其像吸痰这样的操作,现有的密闭式吸痰管每次使用后需要注入液体冲洗,打开冲洗孔时气溶胶会随气流溢入空气中。于是,她和科护士长一起设计了改良吸痰器,将冲洗孔阀门改为单向阀结构,连接一次性冲洗装置,能够自动冲洗,实现了使用过程中的完全密闭,减少病人交叉感染危险,同时减少医务人员暴露的风险。

2020年的8月份,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援新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组的一员,马璐和重症专家邱海波教授、杨毅教授等专家一起,在新疆呆了20多天。“我还记得我们护理了一位重症的爷爷,200多斤的体重,需要俯卧位通气,每一次翻身都得好几个医护人员一起合作。病区里机械通气、ECMO、CRRT、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患者很多,即便穿着‘大白’,我们依然像平时一样严格规范地落实每项治疗。”后来援疆队伍撤离后老爷爷由当地医院接手救治,发回来的照片里,可以看出老爷爷身体越来越好,我们也挺有成就感的。

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也会更繁重,但马璐一点没有怨言。“工作十多年,刚开始可能还有一些懵懂,现在各类护理技术也更加熟悉,面对工作会更笃定。无论是在抗疫的前方还是后方,我们都会守好重症医学科的这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几百克到四五斤,是“临时妈妈”的成就感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护师 葛雪嫒

海报照片的葛雪嫒,怀抱着一个“小不点”宝宝,眼神温柔。

“我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最小的宝宝只有23周,只有成人的巴掌那么大,手臂还没有我们的大拇指粗。我们照料了他整整106天后,小宝宝转到了家庭病房,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葛雪嫒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很多都是早产宝宝,爸爸妈妈不能陪护,小宝宝们不会表达,吃喝拉撒睡和治疗都交给了护士们,护士就是“临时妈妈”,一定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每次看到进来只有几百克的宝宝,出监护室的时候长到了四五斤,回到爸爸妈妈怀抱里,我们护士们也会非常开心,也特别有成就感。”但也总有医学无能为力的时候。当一个小生命无可奈何地逝去,护士们作为天天和宝宝接触的人,情绪也会非常低落,但这时候一样要去劝慰家长,帮助他们去度过伤心的时刻,重启生活。

通过进修,葛雪嫒还成为了医院儿童血液净化小组的一员。“印象最深的是前段时间我们儿科收治了一名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的16岁少年,从外地转到我们医院的时候,人已经昏迷了,上了ECMO、床边血透、有创呼吸机,生命靠着呼吸机、人工心肺和人工肾来维持。”葛雪嫒说,救治小组的医生和护士,12小时轮班,就在少年床边守着,非常累,但一个星期后少年成功“撤机”,救回了性命,和父母团聚,“那一刻的开心和感动是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

在重症监护室守护脆弱的早产宝宝、参与到血液净化小组挽救垂危的生命、支援医院核酸检测门诊……工作很忙碌,但工作之余,葛雪嫒的生活也很充实,爱笑爱跳舞,还喜欢会拿起相机,记录自己的生活。“生活需要仪式感!哪怕是随拍路边的花朵,也会让生活变得美好。”

推迟婚礼上“战场”,这位护士现在当妈妈啦

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护师 江雨璐

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护士江雨璐在海报照片上出镜了一双手的特写,这张照片摄于2021年南京禄口疫情期间的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时间是凌晨“0:30”。

2021年7月南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江雨璐支援了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奔赴“战场”前一个月,她刚刚和丈夫领证结婚,原定举行的婚礼也因那场疫情和义无反顾地奔赴延期了。

作为战“疫”最前线的护士,江雨璐的职责之一就是监测病情较重患者不同时段的生命体征情况。而在出发监测前调试血氧仪器并准备其他物品时,同事为江雨璐拍下了这张照片。戴着护目镜、穿着“大白服”,0:30,站在抗疫一线的江雨璐仍然一丝不苟。

“公卫中心的医护人员一天24个小时都被切分成4个小时一班去倒班,所以我们睡眠是比较乱的。”回忆起一年前那个夏天,江雨璐还历历在目。她告诉记者,当时虽然很困,但那个时候就想着赶紧先把病人晚上的生命体征测完,这样才能尽量不打扰他们晚间的休息,保证他们晚上的睡眠时间。

这不是江雨璐第一次“逆行”,也不是最后一次。2020年2月5日晚,江雨璐下班后草草地过完了自己23岁的生日,4天后,她收拾好行李,剪短了自己的长发,作为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登上了飞往武汉的班机……

今年3月底,江雨璐在三月底参与了支援鼓楼区的核酸采集任务,就在支援期间,江雨璐发现自己怀孕啦!当年推迟婚礼上“战场”的新娘,今年“荣升”当妈妈啦!

护理“影像志”诚意征集中

集涓滴之力,护生命无恙,南京护理学会与扬子晚报2022年共同启动“5·12”国际护士节“同心战疫·用爱守护”随手拍征集活动特别策划,第一波美图已经出炉啦!

目前活动仍在诚意征集中,邀请全社会共写这份有关护理的“影像志”,一起用镜头记录那些“因爱而生、因护而美”的瞬间!

参与方式

征集时间: 2022年5月12日至6月12日

参与对象:

1,南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护士个人及护理团队

2,普通市民

参与方式:

1,“扬子名医团”微信公号入口: 关注“扬子名医团”微信公众账号,点击下方子菜单“随手拍”,再按“上传”按钮,即可上传图片与视频。

2,紫牛新闻APP入口:  扫码可直达“紫牛拍咖”投稿页面。

注意事项:

1,所有投稿图片及视频,请保证为原创作品,同时注意患者隐私保护。

2,同一篇投稿,可同时上传多张照片与多个视频。 如护士及护理团队投稿,投稿页面请一定填写医院、科室及个人姓名。

3,每一篇投稿均可转发朋友圈,读者可送爱心点赞,但点赞数量不作为最终评奖依据。

校对 苏云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