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童趣——徐建明中国画作品品鉴展
2022-01-24 19:22:39


文心童趣

——徐建明中国画作品品鉴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月25日—2022年2月15日

开幕时间

2022年1月25日下午3点(不设开幕式)

展览地点

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7号九华饭店一楼

主办单位

南京九华美术馆(玄武区文化馆分馆)

承办单位

南京苍润斋

支持单位

南京莱斯文化

荷香居

淘画岛艺术头条

徐建明,1954年10月生,江苏吴县人,1972年拜宋文治先生为师学画,197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留院任教,曾任该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曾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协常务理事,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专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出版有《徐建明画集》、《山水画技法》等专著。擅长大型山水画,作品为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国家邮政局出版了《千山》、《武当山》邮票、小型张。2021年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绘制巨幅山水画《黄河颂》、《长江赋》。

徐建明访谈——转载南京晨报文

2021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北京正式开馆,展馆中,两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巨作《长江赋》《黄河颂》得到了广泛好评,其作者正是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徐建明。

这两幅作品用了1个月的时间完成,5月中旬交稿北京,装裱之后于6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放后就展出。

从年轻时自己独自去看长江黄河,到后来在南京艺术学院当老师一次次带学生去写生,长江黄河早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这也让他在此次创作中,虽然时间较紧,却能一气呵成。

徐建明说:“写意画不像工笔画,不是慢慢磨出来的,那股气要抓住,一气呵成。平日的积累显得非常重要”。

黄河颂  920cm × 440cm

在气势恢宏的《黄河颂》画面上,背景是著名的黄河乾坤湾。“乾坤湾环绕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我在黄河急流中画了一块巨石:黄河的“中流砥柱石”,在这里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画里的华山群峰,现实中和乾坤湾相距数百公里,我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取古人诗句‘九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意”。

徐建明表示,华山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父山,黄河是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中华五千文明。此处黄河之上,徐建明还将壶口瀑布也摄入画面,“当时冼星海到了这里,创作了激情澎湃的《黄河大合唱》,我把它推在远处,融入一片云海,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

这幅《黄河颂》在创作过程中,徐建明坦言动了不少脑筋,“立意很高,我将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要素进行组合,把黄河的源头也画了进去,画的是一条完整的黄河,但又有重点突出,在创作上运用了抒情、写意的画法。”徐建明特别强调了作大幅山水画的宏观视野,“由目视到心视,画里有山、有水、有石、有云,所有这些形象要素已经融入我的脑海中,用它们为画面整体的意境服务,用笔墨来唱一支对黄河长江的颂歌”。

长江赋  1020cm × 440cm

因为20年前曾经执笔长卷《三峡史诗》,近年来画长江也比较多,所以在创作《长江赋》的时候,徐建明感觉更加得心应手。在色彩更为丰富的《长江赋》中,他选取了巫峡神女峰到夔门这段,群峦立于茫茫云海间,西陵峡作为陪衬,画面中间是巫峡十二峰。

“《长江赋》完全不同于《黄河颂》,既雄伟壮丽又端庄秀气,它是一个长江穿越峡谷的大回环,我也没有放弃对远处长江源头雪山的描写,也在虚处画出了大江东去的感觉,同时又增添了三峡中一些人间烟火气,画了一个小小的村庄,镶嵌在万古高峡之中”。

吴县素来有书画传统,名家辈出,徐建明从小耳濡目染,早早就喜欢上了山水画,为了写生,走遍祖国山河,领略山水神貌。

江南春雨  45cm × 174cm

19岁时,徐建明拜师著名山水画家宋文治先生学画,后又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国画。

兰亭雅集图  70cm × 138cm

徐建明曾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任教,为美院副院长,后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任艺委会副主任,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他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以及江苏、广东、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秋林煮茶图  68cm × 136cm

作为一位有着数十年山水画创作历程的名家,徐建明认为,山水画蕴含哲学意味,传达着一种宇宙观,它的表现手法不像散文,不是报告文学,而是诗歌,画巨幅山水画则更像是创作一首长诗。

松溪诗兴图69cm×138cm

“它的创作过程是自由和宏观的,画家的想法和情绪可以直接在画里体现,不会因为某一具体自然景物的约束,山水画是意与境的统一,所以说对诗歌的学习和积淀,对于山水画意境的升华和表现力的提炼非常有用。”

云谷对弈图69cm×138cm

“山水画不是强化某一个自然瞬间,不必定格式的扫描,比如,去西藏写生看到了南迦巴瓦峰,看到的时候激动兴奋,但画的时候就回归经验和理性,然后再慢慢去找那个能表达宏观的审美诉求的瞬间。”

竹林集贤  70cm × 138cm

徐建明还特别提到了唐代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理论,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格局也至关重要。

竹林聚贤97cm×180cm


味象掇意写心灵一一简述写意中国画

文/徐建明

在众多的绘画语言中,写意中国画的存在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妙语"。不同于写实与抽象绘画,写意中国画意象的表现充分地将笔墨这一中国水墨画基本要素彰显出来。通过意象的似与不似,把自然物象和人的情感取向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绘画结构,从而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绘画从描摹自然物象到表现人情感悟的物象之美,其中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人性的觉醒,也是对美的再创造,从自然美到艺术美的升华。当人们发明了照相机之后,再现自然己经可以由机器代替,而绘画艺术的根本也不再依照自然物象的原形去描写了。

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和花鸟画),早在元、明时代就已经把意象表现视为绘画宗旨,人们的不同感受与情绪变化,审美判断都由笔墨表现承担起转換自然物象的功能。结合自然美产生"意"这个灵感主昏旨,随之对物象取舍转化成为有意味的笔墨形式语言,以书写的方式成形留于纸绢,这就是写意画的本质。

唐人张彦远曾言:"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需全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此为唐时对写意要论,后经历代画者实践发展成为中国画的主流画法。明清以来,写意中国画取得重大突进,其中有文人画的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也有对形态意趣的夸张变化、更有独立个性的张扬与表现。总之写意画已经打通了绘画艺术写实与表现,形质与心灵的通道,以形象寄托性情,以笔情墨趣表达心灵感悟,写意始成大道。从青藤、石涛、八大山人到黄賓虹、齐白石、潘天寿无一不在此道中彰显才华成为一代大家风范。

当代写意中国画的发展,犹当认知前贤,奋力而为,首先应该将"写意"的内涵实质与一般绘画的样式做好区别,不能以“工"代"写",以"粗"代“写"。更不能以所谓的"新水墨"的破坏性思维植入,把写意画的基因转变。从而能尊重写意中国画的艺术本体规律,建立正常的评价系统,构建写意中国画的优良生态,使此道有传承,有发展,有变革,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真正写意中国画,这是我们为之努力和期待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