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凳工艺,形体艺术与雕花装置“托物比绣”
2021-11-12 14:22:25

坐墩,属于小型坐具,离地仅三十多厘米,历来多为木腔鼓造型,平顶微凸,弧腹中空,外壁上下边沿各饰一周鼓钉,故又称鼓墩。

这种圆凳一般都是女子所坐,由于爱美的女子常常在座椅上装饰自己所绣的丝织物,在圆凳上面覆盖一方丝绣织物,故又名“绣墩”。

图一 鼓形圆墩

据了解,绣墩与椅子的形成时期大致相同,它没有靠背,多是一个鼓形的圆墩上面覆以锦绣的袱子,“绣”是指墩上所覆之物而言。

宋元时期的绣墩一般都比较大一些,明代时期的绣墩相对较小,但又比清代的大一些。

明代绣墩,样式不一,有的绣墩全部为绣袱所掩盖,也有的只掩盖其上半截,可以看到其内精巧的结构。

绣墩座面的形式多样,除圆形以外,有海棠、梅花、瓜棱、椭圆形,绣墩又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分,开光是指墩腰上尚有较大通透的光洞。开光有五开光、六开光。绣墩的腰圈雕花精致,如海棠、竹节、藤蔓般栩栩如生,极富艺术感染力。

图二 紫檀绣墩

早期的绣墩有木质的、蒲草编制的,到了后期又出现用瓷雕漆、彩漆等材料制作。明代绣墩的四周,还有黄杨木雕饰,给人一种素雅之感。

清代绣墩,在造型上较明代的瘦一些而显得更加雅致。另外,在外形上又派生出许多其他的形式。

例如,在制造做法上,直接采用木板攒鼓的手法,做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型。两端各雕弦纹和固定鼓皮的乳钉,因此又名“花鼓墩”。为了提携方便,有的还在腰圈两侧钉环,也可以在腰板中间开出四个海棠式透孔,既美观,也便于挪移。

通讯员 马晓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海燕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