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嬗变,新工艺赋能软屉编织椅更多感官舒适感
2021-11-12 14:21:22

古典家具椅座,使用棕、藤、线绳编制而成的坐面,通常采用木材和藤皮材相结合的方式。据悉,自宋元以来的红木古典工艺手作,椅面为弹性编织的圈椅,大多会用藤皮编织成各种图案,绷上棕绳以增其牢固,替换木质椅面,其极富弹性、韧性和透气性的特征,让盛夏的书房更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及至现代,这门手艺进一步纳入工匠人对于椅面、靠背和扶手的研发设计,融合更多符合人体工学、功能学原理的设计元素,为古典藤织工艺赋能。

图1     红星美凯龙品牌古典家具苍蓤堂提供

藤席指间文化:

从旧家具中找寻残存的“编织程序”

中国传统家具在宋朝之前就已使用藤席作为床、榻、椅的软屉,当时已能编织出水波文饰的屉面。藤屉的透气、舒适、平滑、美观是床、榻、椅的最佳选择,也是中国传统家具最重要的原创特色。

中国千年的家具史从未舍弃对藤屉的喜爱。唯独到了清朝,满人入主中原,游牧民族的文化与生活习惯,使中国传统家具由简洁、典雅以人为本的风格,逐步转化成繁缛、厚重、重装饰的局面。家具中的藤编工艺也在这一风格的变化中逐渐消失,至清晚期只剩下席面下托板的压席硬屉,藤面的透气性和舒适性从此荡然无存。

20世纪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唤起了国人对民族家具文化的觉醒,也掀起了觅旧制新的中国古典家具的“怀旧热”,人们从明代旧床旧椅上拆下的藤席文饰,一窥旧时的编织程序和手艺方案。如当时普遍流行的箩底方图案,手艺人在编藤过程中完善工具,总结经验,乃至研究到藤的厚薄、宽窄是否会影响到编织密度,以及使用中面临的承压力。还有藤面边缘的棕线固定,如何防止使用中易磨损或折断。

图2    红星美凯龙品牌古典家具苍蓤堂提供

藤编“焕颜升级”:

高强度、高密度、耐压力贯穿每一根藤线

设计有文化内涵、编织高强度长寿的藤屉,成了现代红木家具制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与传承要求。“藤编是一项极费工时的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高质量的原材料,是完美长寿的关键。”红星美凯龙传统文化艺术馆红木品牌苍蓤堂红木家具总经理梁伟介绍称,藤屉编织之前,家具工人要对每一根藤丝的每一段进行仔细认真检查,有厚薄不均、宽窄不一、斑点瑕疵、色差明显者均要剔除。

图3  红星美凯龙品牌古典家具苍蓤堂提供

梁总介绍称:棕线多股“斜拉”打底需要工匠人“指尖上的综合把关”,包括圈椅类用单层,床榻用双层棕屉,各自对于棕线的质量,拉线的方向,每根棕线应力是否均衡,手上的把控力度都不一样,手工操作时,要有娴熟的手法和丰富的经验,棕线拉的太紧容易框破线断,拉的太松,对藤面的承托力不够,藤面受压后,拉伸若超过承受极限,藤面用不了多久也容易损坏。

因此,根据编织工艺中对于“藤屉受力面”力值的综合把关,要工匠人一根一根的拉直、拉靠、拉紧,越织越紧密,强度也越高,编织难度越大,如有折断,一定要不厌其烦,换上完整的藤丝,切不可镶接。

还有一条手艺定律,为了避免棕线在边框孔眼处重叠,造成高低不平。一般需要工人在打孔线道上开槽,让重叠编织的棕线落进槽内,使棕屉底部襄槽边框周边的藤面平整,不易磨损。

“安装压条过去的做法,都用木钉的方法,不美观,易松动。我们经过研发,实践的技术采用边框开槽,每一根压条用预应力的方式镶入,确保无缝、无钉、美观、牢固,这是一项结构创新,需要手工匠人对于木料边框以及藤线的预应力,有相当经验,孔眼落脚与藤线编织时承托的尺寸,实现天衣无缝的衔接。”梁伟称,为了延长藤屉使用寿命,要不嫌麻烦,不避人力、耗时的劳顿,务求把完美贯穿于每个工艺环节,诚如“古典家具工艺的创新发展,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传达。”

通讯员 马晓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海燕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