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国家筹资10个亿,只为多给人民做两件新衣服!如今,中国在这个领域已是世界第一!
2021-08-04 20:44: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国开始与世界对话。但面对全球迅猛发展的科技和工业化浪潮,追赶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奔跑。对每一位奋斗者来说,如何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变得切实而紧迫。

40年前,国家筹资 1 0亿,只为了多做两件新衣服

1954年到1978年,中国人口净增3.5亿,吃饭穿衣都要靠土地种出来,有限的耕地不能满足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况且“以粮为纲”“棉不与粮争地”。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考虑通过发展石油化工、化纤,来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1978年,龚伦兴奉命筹建仪征化纤厂,目标是要为全国人民每人每年提供两件新衣服。

△原仪征化纤公司党委书记 龚伦兴

四十多年前,用十亿元人民币建一座工厂,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贷款建厂更是闻所未闻。这种独特的投资建设方式当时被称之为“仪征模式”。

一期工程每天仅债务利息就达32万元,这相当于一万多名员工一个月的工资。 但压力也是动力,仪征人铆足了劲奋力拼搏。

仪征化纤1984年正式建成投产的第一条聚酯生产线,至今还在运行。到1990年,这里已经可以年产50万吨化纤和化纤原料,能给全国人民每人每年提供5米布料,做一套“的确良”的衣服 。

浙江宁波,镇海炼化,全国最大的原油加工企业。乌黑的原油被炼制成汽油、柴油和乙烯、对二甲苯,其中对二甲苯是“的确良”的重要原料。

1988年,镇海炼化在国内率先开展国外原油来料加工业务,开启了国内加工进口原油的先河。如今,每天6万吨原油在这里加工炼化,中国石化工业奋力追赶,改写着世界化纤工业的版图。

曾经的国民时尚“的确良”如今已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中国的化纤产量也已达世界第一,不仅解决了14亿人口的穿衣问题,还出口到全世界。

奋斗40年,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1978年,中国一年生产的轿车不足5000辆,只占世界总量的0.5%,千人汽车的保有量仅0.5辆,居全球130个国家尾端。这一年,中央研究决定,引进外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

中国引进的第一条桑塔纳组装线就建在上汽的总装车间里。1983年第一台组装桑塔纳下线,引进技术、加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全新格局由此打开。

今天的上汽临港,国内最现代化的整车生产基地之一,平均76秒就有1辆整车从这里下线,全球每三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产自中国。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工业的奋起时代。鼓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激发着更多人的创业热情。1997年,李书福萌生了造车梦。那时候汽车产业还没有对民营资本放开。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三天,国家给李书福发出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汽车生产、制造、销售许可证。造出“让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李书福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梦想。

2010年,只有13岁的吉利,并购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曾是轰动一时的新闻。这桩被誉为“农村青年迎娶电影明星”的跨国并购,不仅帮助沃尔沃扭亏为盈,更成为中国汽车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代表。

上海海通汽车码头,400辆国产品牌的汽车整装待发,即将运往比利时,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从合资经营到打响自主品牌,中国汽车正在走向世界。

从日产到国产,中国彩电奋力追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彩电是紧俏货,当时中国家庭的电视普及率还不到1%,日本彩电曾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1992年,从惠州起步,TCL进军彩电,仅仅几年就做到了家喻户晓,到1998年,中国的彩电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

今天,惠州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生产基地之一 ,每天这里可以生产6万台电视。

但是,彩电产量第一也仅仅是赶超的开始。液晶显示屏迅速取代传统的真空管电视,液晶显示技术的主动权却牢牢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里。

曾经,李东生在液晶显示屏上的布局曾备受争议。2020年,中国的液晶面板产量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中国企业不甘心只在别人身后做追随者,几十年奋起追赶,抓住机遇只争朝夕。

靠一篇文章,他们造出出口德国的大型装备

空分设备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肺”,是冶金、化肥、煤化工等行业的重要装置。

这样像一匹匹布一样的波纹状金属片就是换热器上的翅片,它们是空分设备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铝制翅片组合成的换热器耐压等级能达到130公斤,目前全球能生产同类产品的公司只有两家。

上世纪70年代,杭氧的技术人员在一本国外杂志上偶然发现了滚压翅片的文章,但一无技术资料,二无设备,大家只能自己动手研制。

1978年德国一家著名的公司,到杭氧来调研的时候,发现杭氧这个板式换热器的翅片,做得非常出色。

△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韩一松

1979年11月4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杭氧向德国林德公司出口翅片冲床的报道。今天,中国一个月出口海外的机电产品超过万亿元。在当时,30万马克的出口合同微不足道,但却首开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工业装备的先河。

总装车间里,出口俄罗斯的七万等级空分设备已进入收尾阶段,工人即将进行填料安装。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矗立起了“中国制造”的空分巨塔。

追赶,不停地追赶,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了近60倍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

从濒临倒闭到造出价值几十亿的设备,他们只用了33年

新疆昌吉,天山北麓的一座小城,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是特变电工的总部大楼,而33年前,这里还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当时的昌吉变压器厂入不敷出,工人们半年没发过工资了。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张新

1988年,他们争取到的第一个订单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农用灌溉变压器设备,价值34万,这给了他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进入21世纪,中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进步,又给他们提供了新一轮发展机遇。现在的特变电工制造的是价值几十亿的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 ,这不仅装备了国内的西电东送电力网络,还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人无尽的活力,每个人都在奔跑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中国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