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马坐播丨计划供地卖房,“无形之手”去哪儿了?
2021-05-13 09:42:37

最近有一位关心楼市的朋友问我说,南京的住宅用地在4月份集中上市了,然后这个月又要统一拍卖,就连新楼盘,也从过去的时不时放出几家的销许,变成现如今的扎堆供应,在4月的最后10天里,有近60家楼盘集体领了销许。他问我,这是要回到全面计划供应的时代吗?产、供、销,一条龙,买房人以后是不是要算着日子买房了?

确实,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不仅是在南京,全国房地产的一二线,二三十座城市里,楼市调控的密度越来越大,调控政策也越来越细致。

比如土地的集中供应,已经在22个重点城市中陆续推广,每年的供地次数不超过3次,南京的首批上市地块就达到了52幅,这还不算多的,重庆一口气推出了119幅地块,天津一次性供应58幅,杭州是57幅,广州48幅,北京30幅。这些地块都将集中拍卖,由于房企难以筹集到大量的竞买保证金,不得不只选择心仪的地块报名,因此,土地集中供应被视为给土地市场降温的举措。

新房的扎堆入市,意义同样如此,以南京为例,几乎每家楼盘都设置了不菲的验资款,房源集中上市,迫使买家只好挑选一两家参与摇号,这样一来,中签率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调控的细化,有时候也会惹来争议,比如合肥的楼市新政中就规定了,可以享受优先选房的刚需买家,年龄必须在35岁以内,超过的话,就得按照普通买家去摇号,这个政策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掀起了波澜,就连央媒也发表评论,认为这一规定涉及“年龄歧视”。

你看看,调控越细,就越像是在旧衣服上打补丁,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这样的补丁还会越来越多,话题性也会越来越强。尽管政府部门的初衷并没有错,是以“房住不炒”为基础,以“因城施策”为准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因区施策”,不同的行政区施行不同的政策,不过,房地产市场的“有形之手”越来越有力,“无形之手”的作用似乎淹没在频繁的调控之中。

土地限价,上市的毛坯房限价,基础装修限价,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在楼市中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人说,因为商品房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它的特殊属性,需要“有形之手”去合理分配资源。但是,如何避免类似伪造人才资格这些由于调控带来的,仍需要新的调控去解决的问题,才是真正考验政府智慧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祚波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