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的这个“圈”,是如何一步步扩大的
2021-02-25 10:38:25

自然资源部2020年8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图”囊括江浙沪皖全境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作者黄浪,经授权转载。

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诸多城市在其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尽管媒体上处处可见长三角的报道,但是关于“长三角”的地理区域界定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模糊。长三角到底包括哪些地方?我们生活的城市特别是苏北城市到底算不算长三角城市?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东南形胜:以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为主体的长三角

“长三角”最初是自然地理中的地貌名称,而非我们现在熟知的经济地理区域概念。自然地理中的长江三角洲是指镇江、扬州以东由长江冲击而成的三角洲平原。但是在早期,一些地质学家并不认同存在“长江三角洲”。1955年出版的《水乡江苏》中称“这不是真正三角洲,因为没有支流分歧的现象”。

但无论如何,自然地理中的“长江三角洲”概念还是延续了下来。它是江苏六大地貌之一,其大致区域是北起新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抵杭州湾,西与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和宜溧山地为界,东到大海。1986年出版的《江苏省地理》称长三角的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约2.5万平方公里。江苏占比高达62.5%,可见本省是长三角的主体。

那么,自然地理中的长三角具体包括哪些江苏城市呢?自然地理划区完全不会根据行政区划来进行,甚至出现市中心分属两区的情况,所以界定要困难一些。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史,可以发现江苏设区市只有苏州、南通、无锡、常州四市完全属于长三角。

泰州主城在通扬运河以南,所以泰州总体也可算地处长三角。宁镇扬地区在不同版本的地貌分区中略有分歧。1986年出版的《江苏省地理》把镇江城区北部视为长三角,扬州中心城区当作丘陵岗地。1987年版《江苏国土资源》则将整个镇江城区当做丘陵岗地,扬州城区则介于长三角与丘陵岗地之间。南京城区不属于长三角。至于苏北五市,更是没有一寸土地位于长江三角洲。

今天经济地理领域的“长三角”概念是在自然地理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并逐渐走向大众视野,成为中国经济的明星区域。

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城市十分繁荣。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


扬子涛声:从江苏沿江四市到沿江八市

长三角经济区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其地理区域是建立在长三角地貌基础上的。1983年《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初步设想》的文件将长三角经济区域规划范围设定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等江浙八市,但同时也指出“以后可根据需要逐步扩大”。

从历史上看,明清时期长期繁荣的江南市镇正位于这片区域。从当时现实看,改革开放后苏锡常乡镇企业勃兴也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部分重合。因此提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概念是十分适宜的。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沿江四市组成的长三角地区并不是很出名,1991年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编撰《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把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南京、镇江、扬州七市(泰州此时属扬州)列入长三角地区,这是江苏“沿江八市”概念的雏形。但此时“长三角”的名气还不如“沪宁杭”,人们对长三角经济区关注度的高涨则要推迟到21世纪初。《江苏统计年鉴》在2003年版首次统计“江苏沿江八市主要指标占长江三角洲比重”,而此前的《江苏统计年鉴》并无这一内容。

沿江八市中,地处里下河平原与西南丘陵岗地的县市并非自然地貌上真正的“长三角”,但将沿江八市视作长三角的江苏部分已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天的“长三角”地理区域已相当宽泛,但苏锡常通等地仍处在最核心区,甚至在这些年产生出“大通州湾”概念,专门表示长江口一带的江苏东南地区。2020年第11期《中国国家地理》进一步提出了“通州湾+杭州湾”概念,将上海、南通、苏州、无锡等北部长三角地带称作“通州湾”,称“通州湾+杭州湾”综合实力超越了粤港澳,表示“通州湾也要在世界大湾区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足见江苏长三角地理发源城市根基深厚。

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黄淮发力:苏北五市渐入长三角经济区

当人们普遍认为沿江八市等同于长三角江苏部分时,长三角经济区再次开启了扩张模式。但是各种资料或者会议对“长三角”地理范围的观点差异越来越多。

2005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在沿江八市之外,还简单介绍了淮安、连云港、宿迁等城市发展情况;2008年版又取消了淮连宿,恢复成沿江八市;2010年版在沿江八市基础上增加了盐城、淮安两市;2013年增加了连云港、宿迁、徐州。

《长三角年鉴》则激进得多,在2006年就把江苏全境视为长三角地区的一部分,其发刊词中称江浙沪16个城市是“小长三角”,江浙沪全域是“大长三角”,江浙沪全域加上部分安徽城市则为“泛长三角”。2018年版更是扩大范围,称江浙沪16个城市是“小长三角”,江浙沪全域为“长三角”,把江浙沪皖四省市叫作“大长三角”。

会议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为权威,在江浙沪16个城市基础上,协调会2010年吸收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6个城市为协调会会员,2013年吸收芜湖、连云港、徐州、滁州、淮南、丽水、宿迁、温州等8市。至此,苏北五市已全部加入。

在规划方案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江浙沪16市为核心区,统筹两省一市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规定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

2018年以后“长三角一体化”概念日趋得以深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2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都成为长三角地区。规划纲要有另外设定长三角中心区,省内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成为“中心区”。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20年,经济领域的长三角区域江苏部分由小变大,直至全境都成为长三角经济区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地理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江苏各城市的“长三角”身份认同不太一致,基本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由强渐弱,长三角一体化依旧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的到来将给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更大的机遇,更美好的未来!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