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一网通办、一次办成”,苏州工业园区“放管服”改革打造“亲商亲民”新阵地
2020-07-01 18:17

图片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一站式服务中心

办理交房、缴纳契税、受理审核、收费发证……近日,记者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看到,一位企业负责人在现场提交材料后,不一会儿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和《竣工验收备案表》。让企业办事“降成本”“少跑腿”,这背后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创新举措,也是苏州工业园区“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成果的重要缩影。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试验田,经过26年的时间,已从当年的一片洼地,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苏州自贸片区60.1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

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坚持“起跑就是冲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改革创新展现新的高度,先后出台政策文件42项,形成制度创新案例45个,其中全国首创举措11项、全省首创16项,“首创率”达60%。

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副局长祝欢向记者介绍,为推进“放管服”改革,苏州工业园区着力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首创企业登记住所信息联网查验制度,实现“证照分离”改革本级事项全覆盖,试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建立市场监管容错容缺机制。全国首创产业用地分段弹性年期(10+N)挂牌出让模式,实施供地出让双合同监管。

此外,苏州工业园区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亲商服务、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出台“放管服”改革“1+N”服务举措,建成全省首个“一网通办”平台,让企业、居民不出家门,上网点点鼠标就能办业务,充分利用“互联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现在我们政府的服务供给能力,和企业、群众的需求是不对称的,那么如何打通这些供给和需求的对称,我们就选择了‘一网通办’的技术模式。”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殷辉礼告诉记者,通过政府服务的“网上办、智慧办”,个人服务“刷脸办”,企业服务通过专享空间的主动推送“精准办”,构建“线上融易办+线下融驿站”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供给体系,来实现这个供给需求侧的双向互动,赋能支撑园区“放管服”改革,为各单位开发系统时提供强大的公共能力,减少重复建设,在源头上减少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

殷辉礼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线下服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着重打造线上服务平台,重点打造不见面服务,一方面,专门对疫情期间的一些政策进行梳理、归类和集中发布,让园区的企业在一个平台上,就能够了解到疫情期间可能需要的一些政策。另一方面,从办事的角度,我们也整理了不见面的办事清单,发布这些清单之后,企业或者老百姓可以从我们一网通办的小程序或者PC端就能够来申请办理这些业务。”实习记者 柴军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