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武汉日记2020》作者小林: “封城”这些时日,感觉像个“战地记者”
2020-03-12 15:44

 武汉封城后,为了让全世界知道武汉正在发生什么,很多纪录片人在行动,这其中《武汉日记2020》拍摄者小林(微博名@蜘蛛猴面包)发布的影像日志被官方盖章为“真实、不煽情、有温度”,同时他还是志愿者,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专访。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专访时小林说:封城首日,感觉武汉正在进入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摄影人的本能让我冲去了一线。记者翻开小林微博还发现,他两次独自在条件艰苦的国家骑摩托车旅行一个月,还勇闯过10万人的水上贫民窟,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强烈生命体验的人。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图、视频 | 小林(微博名@蜘蛛猴面包)提供

感觉像个“战地记者”

在“封城”的重大历史时刻,记录下真实的武汉

37岁的小林是一名影视自由职业者,刚启动封城时,他跟很多人一样窝在家里刷疫情信息,越看越觉得严峻,内心愈加恐慌不安。他感觉武汉正在进入“无形战斗”的重大历史时刻,摄影所拥有的记录力量驱使着他出门去记下风暴中心里的真实武汉。

这样,从1月23日至27日,5天时间他发出了4篇影像版的“武汉日记”。白天当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和物资,晚上剪辑视频,常常到凌晨2点多才休息。那几天他一直处于应激的亢奋状态:失眠,不怎么吃东西。

图片

小林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在那段时间里,新增病例、封城禁足、资源紧缺等消息把全国人民卷入了一种负面情绪里,而他的《武汉日记2020》平静地记录着这样的“众生相”:有三个孩子的妈妈志愿者,有出院老人被老伴儿用轮椅推回家,也有离汉通道关闭后的超市、街道的场景……从小林的镜头里,网友看到了一个遭遇疫情冲击下的“城市生活拼图”——街头明显冷清了,但大家的生活里,不仅众志成城一起坚定抗疫的决心,也有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思虑的琐碎。镜头天然无添加地记录着志愿者、外卖小哥以及武汉居民这些最前线人员的故事和消息,对疫情信息处于“饥渴状态”的网络用户由此获得了“一些慰藉”。

“现在回想,封城这些时日,我们真的有一种在前线作战的感觉,像个’战地记者’,病毒战争无声无形,病毒就像子弹,打到人身上,可能会导致你死亡或者受伤,这场无声无硝烟的战争中,无论是纪录拍摄者还是做志愿者,所有在一线的人都在冒着风险。”小林说,偶尔他也会想到自己,还把家里的密码告诉了一个朋友:“如果一天内联系不到我,你就赶紧来我家看看。”

整个团队就他一个人

不自怜不堆叠,真实的记录甚至有辟谣作用

记者看到,很多网友盯住了小林的微博,甚至在下面日常催更。很多网友说,不同于其他人,小林的《武汉日记2020》没有矫情的自怜,也没有意象的堆叠,更没有煽情的配乐。他只是在记录,主角就是疫情下平凡又努力生活的武汉人民,而且小林关注了很多人群,包括在武汉生活工作的外国人等。一时间内,小林的“武汉日记”甚至起到了“辟谣”的作用。比如,武汉封城的第三天,早上6点30分,小林作为志愿者照常开车去接医护人员上下班。他对着镜头坦言,昨晚又失眠了。而后他的声音以旁白出现,“这三天一直在下雨,加上网络各种负面信息的蔓延,那些只能待在家里的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惶恐不安或情绪焦躁,但是仍然有更多的人在积极面对”。

小林告诉记者,他以前去西藏、新疆这些地方时就想过要做志愿者,那会是想去山区支教,后来四川地震时也想去,但都没有机会。因此封城第二天,他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队伍中。

《武汉日记2020》中小林常常出镜,因为整个团队就他一个人,一般他会把摄像头架在汽车的仪表台上,他的视频中总有他边开车边拍摄的画面。记者看到,这些画面中,上车的医务人员会连声表示谢谢,有的会默默送给他一只口罩。后来有坏消息传来,某个爱心接送医护人员群中有人被感染了,因此志愿接送工作暂停了。但他很快又用视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很多医院周边的酒店陆续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解决他们上下班的难题,他拍到了一段医护人员进入酒店的场景。在网上有消息说“加油站会断油”时,小林去加油时特意拍摄了一段,询问加油站工作人员,证实断油是谣言。

图片

武汉本地网友说,“小林的日记非常平实的记录,让不能出门的我始终能知道外面的街上在发生什么”。还有网友评论道,没有背景音乐,没有摆拍,没有一惊一乍的主持,平静的镜头里记录了这段武汉历史。 小林也强调说,他的拍摄初衷和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大家看到真相,消除恐慌,积极面对这场疫情,“我们都知道在镜头以外,还有许多经历艰难的人和令人遗憾的事,但我们还是要保有希望。”

16支武汉日记视频的背后

被患者家人感动到哭,在熟悉的街角迷路

有网友在小林的微博下面评价说,“电影之外的英雄不穿披风,没有特殊能力。他们只是尽力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因为除了接送医护人员,疫情初期还有人联系小林,请他为患者送药,小林在微博中提到“那一批药物是在卫健委第四批与第五批治疗方案里提到的克力芝”。

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些最需要帮助的病人,也是最危险的“传染源”,而且这个行为的界定比较模糊。不过小林告诉记者,起初真的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为了给患者送药,他各地奔波,曾一天开车往返200多公里。

给一位确诊医生送药给小林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冲击。当时与小林约好来拿药的是医生的妻子。也许是为了证明,她把丈夫的肺部CT一起带来给小林看,小林看着片子上密密麻麻的白色病变影像,而她描述的语气又很平静,这种反差让小林强忍到这位妻子离去后独自在车里哭了。

在他的视频里可以看到,慢慢的,或许是为了鼓励或许是为了纾解,小林与取药的人会有一些对话,听对方讲述自己的经历,而他则拍摄留下记录。这件事让他收到了很多感激,某天送完药,一位大哥给他发来一条短信:“以后在武汉有什么事,我罩着你。”

说到这期间的全城跑,小林跟记者分享了一个很奇幻的感觉——他常常在那些平时很熟悉的街角迷路!因为路上没人,只有空荡荡的马路,而高楼建筑和立交桥都长得差不多,他突然就不认识路了,“我一下子就失去了方向,你知道吗?我只能靠导航开车。”他说,当时车上还有朋友在,两人都愣住了,“原来烟火气还是一种参照物,它真的很重要”。

图片

这期间,他制作并发布的16支武汉日记视频,累计播放量超千万,这些视频也成为了海外网民和媒体了解这座城市的一个窗口。

粉丝暴增到500多万、央媒专访后小林也相当清醒,他羞涩地告诉记者,到现在他都还没好意思打开央视专访他的视频。他说,其实这期间武汉很多人在做跟他相似的事情,可能大家的表现手法不同,但都是了解武汉的窗口。

平时是个深度宅

却有两次时长30天的摩托车苦行,喜欢强烈生命体验

有意思的是,记者从小林的微博评论里意外发现了一拨小林的“老熟人”。他们惊叹地评论说,原来自己在B站追过的那个旅游博主、乐队歌手竟然就是小林。

没错,小林在某视频平台上的资料认证是:武汉80后导演,擅长纪录片,旅行风光纪录片。在他的页面可以看到他和摩托车,在印度的落日余晖里,在马达加斯加蔚蓝天际和海岸线的交界。小林告诉记者,作为地理航拍摄影师,他还在西藏工作过两年,去了林芝、墨脱等,做过藏东南生态纪录片,拍摄过雪山、峡谷、森林、湿地、沼泽、泥石流遗址等等,去到了一个六座古冰川环绕的古村,风景绝美,但气候恶劣……这些丰富了他的纪录片拍摄经验。

小林跟记者坦言,其实他是个“深度宅”,不善与人交际,但他有时会主动把自己“推”出去。比如去年,小林独自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待了一个月,这是继2016年印度摩托车骑行一个月后,他再次选择了“苦行僧”一般的骑行。他在当地买了一辆摩托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人一车,独自在路上。

图片

马达加斯加这个国家挺落后的,语言又不通,他知道这是一个“绝境”,但他喜欢冒险,有好奇心。对他来说,把自己置身于一种不确定但可评估的危险境地,可以获得一种强烈的生命体验。他甚至还在当地参加了一个三天两晚的漂流,“真的是一次非常非常棒的体验。这里的旅游业并不发达,我参加时将信将疑,整个过程非常原始,现场买食物和租船的钱都是跟我预支的。到了晚上,就跟船夫一家在沿途河滩露天铺块布过夜,但大家都好开心,我好久没看到这样纯净的笑容了。”他说,那次奇妙的漂流仿佛是一次穿越。他在马达加斯加还见到了自己网名中的“猴面包树”,并发现它的果实与面包的味道真的很像。

图片

虽然这次马达加斯加之行他出了车祸,带着一个伤疤回国,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在B站,很多网友看了他的13集“迷失马达加斯加”纪录片,都想去马达加斯加看看。

他随后还去了非洲的尼日利亚,勇闯被称为“罪恶中心”的makoko水上贫民窟。最近他在微博上发了这段记录视频,无论是居住着10万人的贫民窟航拍镜头,还是与贫民窟黑帮谈判的真实纪录,都非常惊险刺激,堪称商业大片。他自己也说,低估了危险程度,还有些特别惊险的场景没及时记录下来。

至于玩乐队的经历,小林只淡淡地说,那会大家都喊他“蜘蛛”。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他的微博名为什么叫“蜘蛛猴面包”了。采访最后记者问他全名时,他表示用“小林”就好,他想继续做一个很宅的人。

快问快答:

X=小林

K=孔小平

K:《武汉日记2020》有计划做到多少集吗?

X:这个没有规划的。不会硬做。倒是准备了疫情结束那天的视频,盼着早点用上。

 

K:本来2月底要去澳大利亚参加姐姐婚礼,后来怎么办的呢?

X:通过视频“云参加”的,亲友给我直播了婚礼的几个重要环节。这个形式也很令人感慨啊。

 

K: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

X:希望疫情赶紧结束,武汉赶紧解封。结束后,我要第一时间跟家人团聚,跟女朋友相见。女朋友其实不止准备来武汉过年这么简单,她是准备来武汉工作的,所以疫情对她的影响挺大。

 

K:下一次准备去哪里旅行?

X:有可能一个人去南美,可能是墨西哥,或者再去非洲。是不是骑摩托车,要到当地看了再说。

(面对面系列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