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日•他们 | 参与12·13,他们坚持了6年、15年、17年……
2019-12-14 11:33

“12•13”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一段悲痛的历史。这个公祭日,南京上空防空警报长鸣。街上车辆鸣笛、行人肃立,这一天的朋友圈也几乎被“公祭日”淹没……参与公祭日的,有创作的学者艺术家,有默默帮忙的志愿者,有身体力行去呼吁奔走的参与者,也包括在南京城每个角落站立默哀的你……

感谢他们的慷慨:

这些捐赠的文物史料相当珍贵

 

图片

昨天下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了“2019年新增藏品捐赠仪式”。在约翰•马吉影像“37分钟”版“一寸盘”捐赠环节,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托弗•马吉和弗雷德里克•马吉也赶到现场,他们在发言中坦言,当年不明白为何南京沦陷了祖父还不离开,现在懂了,原来他已把自己看成是南京的一部分。而作为马吉的后人,他们的余生也将继续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公布于世而继续奔走。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团助理检察官裘劭恒先生之子裘寿一将父亲用过的打字机和相关证件捐给纪念馆。裘劭恒先生在1946年东京审判期间,为指证南京大屠杀,查阅了上万份控诉材料,实地调查约20名受难余生者,带领10余名证人到庭。找到日本战犯策划建立伪满洲国的罪证,说服溥仪出庭,被国际检察组指定担任检察官出庭起诉。

鲁照宁作为一名在美国的南京人,自2004年开始,十余年来,一直帮助纪念馆在美国搜寻有关南京大屠杀等相关主题的文物史料,迄今已达1700余件(套)。此次是第15次来馆捐赠史料,这次带来的藏品有30余件,其中包括很多原始报纸、杂志和书籍等。其中1937年12月10日美国发行的《纽约国际报》,刊有日军攻打南京光华门的报道。以及1937年12月11日美国发行的《旧金山报》,报道了日军向南京发起总攻击的消息。

一户彰晃是日本青森县云祥寺住持,此次他捐赠的藏品是侵华日军“完胜”安全套。据一户彰晃先生介绍,二战期间,日军纵容士兵对受害国妇女施加性暴行,为了防止士兵染上性病,故以军用必需品的名义向士兵配发了安全套。此次的“完胜”安全套与“突击一番”属于同一类型的军需品,存世较少。

“世界和平法会”,

他们已坚持举办了17年

 

图片

1937年12月13日留下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也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祭奠逝者、祈福和平,12月13日下午,中、日两国200多名僧侣及信众聚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庄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世界和平法会’”,共同超荐逝者、告慰英灵,以自身的行动唤醒和告诫后人勿忘历史,与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一起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推动人类的发展。此次法会,在中国佛教协会指导下,由中日两国佛教团体联合举办。从2003年12月13日,中日僧人在江东门纪念馆内首次举行和平法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7年。随着时间推移,法会已发展为宗教界参加的一项国家公祭主题教育活动,具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教育意义:一是超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警示后人不忘历史,热爱生活,维护和平,共同建设我们的幸福家园;二是促进和推动中日两国的佛教界交流,秉承齐同慈悲的佛教理念,凝聚济世利人的佛教共识,为亚洲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谋福祉;三是向世界宣告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决心和毅力,表达愿意与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鼓楼医院医护人员,

他们的默哀意义尤为特别

昨天上午10:01,南京上空警报声响起,在南京鼓楼医院院史纪念馆门前,上百名医护工作者们有序站立,他们在防空警报声中低头默哀。这是每年的国家公祭日,南京鼓楼医院都要进行的默哀活动。

昨天这一刻,全城人都在默哀,但鼓楼医院在这其中的意义又是特别的。82年前,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40多天的暴虐凶残震惊中外,惨绝人寰。当时,南京鼓楼医院因为具有教会医院的背景和紧靠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的特殊地理位置,被划入国际安全区内。因此鼓楼医院成为南京大屠杀期间唯一对平民开放的医院,也是当时南京唯一的医疗救助机构。《拉贝日记》中曾记载道:“路灯熄灭了,在夜幕中,可以看见伤员在街道上蹒跚,没人去帮助他们,已经没有医生、卫生员和护理人员了,只有鼓楼医院的几个正直的美国医生还在坚持着”……医院内的留守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救治了大量伤病员,他们用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治疗困陷在苦难中的平民,当时的鼓楼医院共约20来人坚守。威尔逊是当时医院唯一的外科医生,他坚持在医院工作直到1938年4月,他留有珍贵日记揭露日军暴行,后来在东京审判中出庭作证。

南京一中的中学生们,

已经连续六年朗诵《和平宣言》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在12月13日上午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来自南京一中的82名中学生齐声诵读《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字字铿锵有力,敲进现场所有人的心灵深处。自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起,南京一中的学生代表已经连续六年在国家公祭仪式上朗诵《和平宣言》。2015年,在江苏省朗诵协会的支持下,南京一中成立了“和平朗诵社”,至今已有5年。据悉,学校遵循科学规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训练方法,已经将“和平朗诵”形成体系化的课程。不仅有各种朗诵课程,还有《和平宣言》词作者的讲座,了解创作的过程;还有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听纪念馆张建军馆长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讲座,定期观看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录片等,意在让同学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段历史。昨天公祭仪式10点钟正式开始,但其实6点之前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就已经赶到学校化妆了,而学校方面也认真做好了“后勤”:天气寒冷又是一大早,学校专门给孩子们喝羊肉汤、姜汤,每个孩子发了4个暖宝宝。

还有他们……

一直在为了铭记历史做出努力

昨天上午,义乌细菌战受害者家属共50余人来到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解剖遗址林山寺举行纪念活动,并集体参观崇山村细菌战纪念馆。据不完全统计,义乌市细菌战受害人数达1300余人。自2014年义乌市成立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遗属协会以来,每年12月13日,细菌战受害者家属都会自发来到林山寺举行纪念活动。

图片

图片

在昨晚“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现场,有一支30人组成的大学师生和媒体记者团队,专程从山东济南乘坐近3小时高铁来到南京。据悉,2017年,济南当地爱心企业和济南时报联合发起,组织大学师生来南京接受历史与和平教育。第一年举办了“双城祭”活动。去年参加烛光祭,并举办“山河见证 共誓吾愿”主题活动。今年再次参加烛光祭,带来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13所高校的师生现场感受,“一方面通过记者的笔和镜头,把在纪念馆看到的祭奠场面带给济南读者,另外也让大学生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宋峤摄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