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民国外交部旧址,如今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地,这座大楼今天首次开放
2019-12-03 20:57

南京,一座民国优秀建筑荟萃的城市,总统府、音乐台、中央体育场……这些优秀民国建筑,成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

12月3日,一座鲜少能为普通人所见的民国建筑,首次对公众开放,那就是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32号的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80多年过去,如今爬满藤蔓的大楼,已经成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旧时气象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法治精神。

图片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照

图片

如今的省人大常委会外墙

1932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建筑由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上海江裕记营造厂承建,1934年落成。大楼建筑面积5050平方米,整座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入口处有一个宽敞的门廊。

图片

20世纪30年代表的国民政府外交部周边

主体四层,两翼三层,另有半地下室一层,水泥基座,褐色面砖饰面,设计平面呈“T”字形。被民国年间出版的建筑杂志《中国建筑》评为“首都之最合现代化建筑物之一;将吾国固有之建筑美术发挥无遗,且能使其切于实际,而于时代所要各点,无不处处具备,毫无各种不必需要文饰等,致逊该大楼特具之简洁庄严”。该建筑1992年被评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这座民国楼被誉为近代探索“新民族形式”建筑的典型实例。

图片

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北路32号建筑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

1949年4月南京市军事会外侨事务处办公处

1953年中共江苏省委和省委各有关部委机关办公处

1960年省人民委员会机关的办公处

1966年先后为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和省革命委员会的机关办公处1979年先后为省人民政府所属的重工业、轻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纺织工业、人事等厅局机关的办公所在地处

1992年至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图片

楼内一景

在这里,诞生了江苏改革开放后的诸多重要法规,作出了若干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江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

图片

12月3日民国楼迎来首批公众参观者。

你也想来中山北路32号,看一看这座不同寻常的民国建筑吗?

记者获悉,继首次对公众开放之后,省人大常委会将形成相关制度,常态化地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让更多社会群体、普通百姓有机会走进立法机关的议事大厅,也许简单到在网站上、微信上报个名就有可能实现。  扬子晚报/紫牛新记者石小磊 朱信智 杨泽华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