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纲要出炉,对标“未来的长三角”,江苏该怎么做?
2019-12-02 15:07

千呼万唤始出来!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

蓝图已定,未来的长三角,将是什么样?对标规划,现在的江苏还要怎么做?

图片

一、未来的长三角什么样?

此次《纲要》的正式印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将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梳理发现,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工作任务时,明确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今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了《纲要》。

《纲要》明确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分别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高地。

《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二、多市被“点名”, 如何交上“优秀卷”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纲要》明确的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中,江苏就占到9个,除沿江8市(即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外,苏北地区的盐城也进入其中,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纲要》还将江苏吴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这份《纲要》在哪些地方“点名”了江苏?又给江苏出了哪些“题”?江苏各地又该如何抢抓这一轮国家战略的机遇,交上“优秀卷”?“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带您来看。

图片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纲要》明确,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强区域协调互动

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

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

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促进都市圈联动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加大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和支持力度。

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

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会治安协同管理,加强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共同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

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

推广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提升合作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加快推进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

统筹规划建设长江、淮河、大运河和新安江上下游两岸景观,加强环太湖、杭州湾、海洋海岛人文景观协同保护,强化跨界丘陵山地的开发管控和景观协调,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

图片

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纲要》明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

支持苏北、浙西南、皖北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皖北、苏北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图片

简约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纲要》明确,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

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

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加快推进宁马、合宁、京沪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提升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行效率。

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

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强航空货运设施建设,加快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在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深化沪苏长江口港航合作,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

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

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

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

协同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编制实施长三角天然气供应能力规划,加快建设浙沪联络线,推进浙苏、苏皖天然气管道联通。

加快上海、江苏如东、浙江温州LNG接收站扩建,宁波舟山LNG接收站和江苏沿海输气管道、滨海LNG接收站及外输管道。支持LNG运输船舶在长江上海、江苏、安徽段开展航运试点。

加快建设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实施南通-上海崇明500千伏联网工程、申能淮北平山电厂二期、省际联络线增容工程。

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以长江为纽带,淮河、大运河、钱塘江、黄浦江等河流为骨干河道,太湖、巢湖、洪泽湖、千岛湖、高邮湖、淀山湖等湖泊为关键节点,完善区域水利发展布局。

太湖流域,实施望虞河拓浚、吴淞江整治、太浦河疏浚、淀山湖综合整治和环太湖大堤加固等治理工程,开展太湖生态清淤试点,形成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

图片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纲要》明确,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共同加强生态保护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空间协同保护,加快长江生态廊道、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建设,加强环巢湖地区、崇明岛生态建设。

加强天然林保护,建设沿海、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江河湖岸防护林体系,实施黄河故道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开展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

推动流域生态系统治理,强化长江、淮河、太湖、新安江、巢湖等森林资源保护,实施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长江流域露天矿山和尾矿库复绿工程、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两淮矿区塌陷区治理工程。

推进环境协同防治

共同制定长江、新安江-千岛湖、京杭大运河、太湖、巢湖、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方案,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协作。

推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

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流域开展污染赔偿机制试点。

图片

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纲要》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政策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享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

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

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

图片

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纲要》明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和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聚集区。

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

依托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和对外投资聚集区,稳步推进建设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莫桑比克贝拉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境外园区,支持国内企业组团出海。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

深化国际人文合作。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第十九届亚运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展会,开展系列重大国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活动。

图片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

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纲要》明确,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不改变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

沪苏浙共同制定实施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法规,加强对淀山湖、太浦河等区域的保护。提升淀山湖、元荡、汾湖沿线生态品质,共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切实加强跨区域河湖水源地保护,打造生态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

复制推广沪苏浙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加快上海和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浙江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江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苏州工业园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等制度创新成果的集成落实。

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上海虹桥商务区服务功能,引领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一体化发展,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三、专家视点:都市圈发展是重点

中规院江苏分公司首席规划师邹军认为,在三大国家战略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定位建设“一极三区一高地”,对江苏的影响更为直接。

▪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圈五轴”“1+3功能区”的地理划分和空间组织,将趋于优化或者重构。

▪都市圈将是“一体化”的重点,其中包括吴江在内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各个都市圈率先推进“同城化”的地区可能成为突破口。

▪临沪、近沪地区将有“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机,但需要超前谋划、整体规划。

▪徐州虽不在长三角中心区内,但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苏北最大的城市,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具有特殊作用。

邹军建议,江苏应以高水平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先导示范,推动全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以跨界功能板块规划建设为契机,为产业、服务、空间的深度协同提供锚点与抓手;落实国家战略“各扬所长”的要求,培育特色鲜明的新型发展载体;识别新一轮政策极化下的发展高地,按主次有别的原则对要素汇聚条件好、示范带动意义强的重点城市予以倾斜。

— THE END —

编辑 : 潘政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