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街访】天天上班回家都要“刷脸”,想过会隐私泄漏吗?
2019-11-14 18:30

扬子晚报11月14日讯(实习生 霍正林 丁研 记者 徐媛园)因为不同意入园刷脸 浙大法学博士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了。采集人脸信息的法律边界在哪里?南京目前刷脸系统普及度如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展开了微调查。

图片

最近,家住河西的黄先生出门再也不用带钥匙了,到了单位自动刷脸加打卡,回到家后,往单元门口一站,人脸识别通过后就能进门。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南京不少小区、单位的安防系统都进行了升级换代。刷脸时代已经“开启”,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不少市民对“刷脸进出”这事儿,并不是完全赞同。有人觉得“刷脸”还不如“刷卡”方便,还有人觉得“刷脸”风险太大,法律上也没有相关规定,总觉得“心理不踏实”……

单位:

大部分单位“刷脸”前后还要刷卡,并不能“不带卡上班”

记者来到金融城一家写字楼,跟随在楼里上班的陈女士体验“刷脸进楼”。本以为可以“秒过”,但可能是陈女士前一天剪了个头发,又换了个流行的“金丝边眼镜”,在刷脸的闸机口站了十几秒,也没有通过。最后陈女士还是请同事帮忙,同事刷脸成功后,她“跟”进了办公楼。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单位的刷脸机识别人脸时间比较长,如果是戴帽子、墨镜,也很难识别:“还有一次我站在闸机口,人脸识别仪器自动对准识别了我后面的同事。”此外,记者在陈女士的办公楼里看到,自动“刷脸”进楼后,进入办公室还要“刷卡”。不过陈女士觉得,“刷脸”后,的确感觉安全了不少,也能极大地降低楼里混入“闲杂人等”的概率。所以“麻烦一下”还是值得的。不过让陈女士担心的,是每年大楼里都要来不少实习生,“他们的人脸信息采集以后,就存储在系统里了,但他们实习结束后,有没有把他们的人脸信息去掉?他们还能不能再进来?毕竟金融单位也有不少保密的内容。”

在记者微调查中,反映比较多的,还有大学校园的“刷脸”系统。“南京的大学很多,图书馆也都很好,我有时候想去一些好的学校图书馆看会书,就没法去,他们只能让本校的学生去。”有不少大中学生觉得,有时候他们也想去其他高校去旁听一些感兴趣的课程,但也没办法,因为进不去,听不了。

图片

小区:

“刷脸”进门有利有弊,不少居民表示也不是“那么方便”

在南京河西一个小区,记者看到该小区的单元楼内已经装入了刷脸系统。黄先生是个“马大哈”,经常忘带门卡,“我有时候双手拎着东西,也不方便开门。”不久前,物业改造了门禁系统,装了“刷脸”设备,不仅可以“刷脸”进门,还可以通过手机APP为自己和访客开门。但黄先生觉得,还是以前刷卡的时候方便:“以前忘带卡了,我喊一嗓子,门卫就替我开了。现在如果人脸识别不出来,我还要呼叫中心什么的, 不太习惯。”

“我年龄比较大了,手机玩不好,物业让我下载APP进行人脸采集,我弄了好久。”黄先生说,“后来我家里的保姆辞职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把她的脸从我的APP里面去掉,也搞了很长时间。”在采访中,不少小区的居民都表示,小区搞人脸识别系统是好事,应该支持。不过大部分居民都不太喜欢只支持人脸识别的系统。更喜欢包含人脸、刷卡、密码等多种手段兼容的一体机系统。此外,居民也希望物业或业委会可以公开系统招标价格、监视器价格构成等,包括这家企业的详细信息等,万一出了问题,也好追溯。

物业:

并非强制进行人脸识别

记者从河西实行“刷脸”的小区物业了解到,住户首先都是通过APP进行申请,物业未做强制要求,原来的刷卡门禁同时也在使用,相当于是为业主提供更多开门方式,提升安全系数。

专家分析:

人脸数据的泄露所带来的隐患基本在两点

记者就人脸识别问题,采访了雨花软件谷一家企业的AI专家。该专家表示,如果这些数据泄露给不法分子,可能就真的会让3D打印面具破解人脸识别的情况大范围出现。尤其是人脸这样具有唯一性的生物信息,一旦被复制后会给个人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

此外,人们需要警惕的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降人脸与各种数据标签相关联。比如以后您走进一家商场时,售货员可能从监视摄像头中就能看到你的喜好。

律师:

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民事一般原则来定性

对于一些住户担心人脸信息被采集后社否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问题,北京市浩天信和(南京)律师事务所周健律师表示,“社区单位进行人脸信息采集,肯定首先需要征求用户的同意,同意后就不存在侵权。”他说,“目前法律上暂时没有专门关于人脸信息采集的相关规定,但是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民事一般原则来定性。”周健表示,人脸信息采集目前并没有涉及违法,不过擅自将采集的信息泄露或者贩卖或者用于或者从事营利为目的的活动或其他活动的,属于侵权行为。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