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说心理 | 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孩子
2019-11-12 14:22

前几日,一位女友微信向我问询说,儿子今年24岁,硕士在读,自诉只想好吃懒做,对未来没有目标和希望,很困惑。

细问,她继续说,平时都是他们夫妻俩对儿子要求严格,并且他俩都是博士,觉着理应儿子也不能比这差吧,所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儿子被弄得羞愧难当,但还是表示——想懒着,只是面对深爱自己、对自己充满期待的父母,还是心存自责。于是纠结之下,儿子主动求心理疏导。

我对女友开玩笑说,我太心疼你儿子了,一直想好吃懒做,还读到了硕士,还读到了这么难啃的医学,他是怎么咬紧牙关撑到现在啊!我现在太为他松口气了,他终于可以说句真话,不想再刻苦了,想懒着了,前方没有什么在招引着他,他没劲儿再往前走了,如果他再不表达和懈怠,他会把自己逼出内伤啊!

一个智商不差,家庭温暖的孩子,为什么学习对他、对很多中国家庭的孩子是这么痛苦的事呢?原因也许很多,但我猜,主要可能在以下几点:

谁在学?你会说,那还不是孩子在学吗?但如心理学家曾奇峰先生说“当在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事情上,你比孩子还焦虑;在孩子做错题后,你比Ta还挫败;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你比Ta还伤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同学,你比Ta还痛苦;你花太多时间陪孩子写作业,这个“太多”的标准是:你越来越不耐烦,孩子也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你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就说明,你在替代孩子学习。另外,孩子学得不好,甚至厌学或者辍学,这便是有人在代替孩子学习的证据。”

亲爱的朋友,这说的是你吗?

当然,作为家长,有协助孩子的义务,但必须是孩子自己有了内在的愿望,你协助他实现,而不是家长你自己有份愿望,让孩子放弃自己来帮你实现。当前方的目标不是他自己想要实现的,孩子怎么会在学习上不变得越来越无力和被动呢!很多时候,到底是家长未完成的心愿希望孩子代替实现,还是孩子自己的愿望,是混淆的。前面我朋友的孩子,我猜现在学的医,可能也是父母的愿望呢,所以他没有前进的动力,看不到目标和希望。

亲爱的家长朋友,当你想孩子学好的愿望太迫切、或者内心有太多自己的执着,担忧和焦虑,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孩子的前面,挡住了他的学习任务;或者,你占位越占越多,以至于把孩子从他学习的板凳儿上挤掉下去了;或者,你抢夺了孩子学习的方向盘,却又责怪他消极怠工,车开撞了还怒斥他!

比如前面提到的家长,如果不控制不替代,帮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喜好,孩子的智商遗传自你们呀,也许轻轻松松就能读到博士,说不定还能不断地向更高方向发展呢。当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Angela在《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一书中说,坚毅等于激情加坚持,Angela家里有一条家规:“难事原则”,就是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难事”,然后,家长要监督他们坚持一段约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能放弃,然后可以决定放弃或继续。

很多家长说,人不都是好逸恶劳的呀,不逼不行哦!这还真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生命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都有和主流价值取向靠拢的倾向。也就是一个生命其实是天性要好的!

但如果父母非要逼迫孩子按照你指引的方向走,有时候,潜意识里的那个人儿就会跳出来,和家长作对,哪怕废掉自己,也要捍卫自己生命的主动权。生命贵为能自己做主。禁止就是诱惑、拒绝就是邀请啊!

就如你做菜时,先生总在旁边指手画脚,你会愤怒地说,不要啰嗦,要不你来?!每个生命,都要捍卫自己的主权,请把孩子学习的主权和责任交还给他,把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交还给他,同时把也许摔跤、也许成功,或者先摔跤、最终成功的结果和成就感也交还给他!

同时,信任他们,祝福他们。

关于作者

图片

文岚 江苏广播FM997金陵之声著名情感心理DJ,二级心理咨询师。被誉为“南京上空最温柔的声音”。

原创专栏,请勿转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