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说儿科①】一分钟学会这种急救,关键时刻救孩子的命
2019-11-02 20:52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可以在临床上明察秋毫,

在手术室妙手回春,

在急诊室争分夺秒,

他们可以在实验室通宵达旦,

可以走出国门与大咖交流探讨,

他们满腔热血,勇于担当,

敢于挑战,善于创新,

他们是南京儿医

未来的希望和力量

他们就是

儿医青年。

扬子名医团联合南京市儿童医院推出“青年医生说儿科”专栏。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优秀的青年儿科医生的工作日常。青年儿科医生“1分钟科普课堂”,将分享实用的儿科医护知识,帮助爸爸妈妈呵护宝宝健康。

青年医生说儿科.急诊超人

图片

人物名片

图片

葛许华,男,南京医科大学附儿童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常见急诊及危重症疾病的诊治,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美国纽约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任访问学者、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多能诱导干细胞(hiPSCs)足细胞方向定向分化。

有句网络名言叫“没去过深夜的儿科急诊,不足以谈人生”。高烧、烫伤、溺水、

车祸外伤、高处坠、触电等,孩子们的意外伤害远比想象中的多。在儿科急诊一线奋战 10余年,葛许华常常“与时间赛跑”。就在拍摄开始前,一位父亲背着心跳近200的儿子冲进抢救室。葛许华立马接过孩子轻轻放在抢救床上,连上心跳监护仪,心跳过快的鸣叫声刺破了抢救室的安静。经过问诊及检查,葛许华诊断男孩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他拿出一根针管,让男孩对着针管口使劲吹上十几秒,孩子的心跳慢慢恢复了平常。心跳监护仪安静的那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长舒了一口气。

图片

这仅仅是儿科急诊医生工作的一个小片段。在葛许华的眼中,儿童不少意外往往一瞬间发生,但是大多数意外却是可以人为的预防和控制,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大伤害。他特别提到,儿科急诊常碰到气管内呛入各类异物的小患者。孩子一旦被呛住,会使劲抓自己的喉咙,脸色憋得通红,身体向前倾。如果孩子被噎住,异物卡在食管内,家长可以采用“手指抠”的方法,让孩子呕吐出来。如果呛到气管,“手指抠”的做法就没用了,必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1分钟学海姆立克急救法

(3 岁以下宝宝)

1、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

2、在孩子背上拍 1-5 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针对大宝宝或成人)

1、小朋友身高不够,可以考虑站在椅子上,大人站在宝宝背后,用两手臂环绕孩子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孩子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

2、再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孩子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通讯员 于露露 吴叶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视频拍摄 杨泽华 朱信智   剪辑  戴哲涵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