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江南|不进苏州园林,不听昆曲,怎知江南之美?
2019-10-28 09:48

在时光中沉淀千年,名城姑苏是江南完美的注脚。10月18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家在江南”采访团走进苏州,在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名城中,穿行于幽深的小巷,徜徉于典雅的园林,欣赏清越的昆曲唱腔,体味诗意江南的美。

图片

走进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苏州现存最大古典园林——拙政园,这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历史上几度分合荣衰的江南名园以水为中心,亭台楼榭,曲折步道,暗香疏影,竹木清幽。移步换景中,拙政园典雅、浑厚、疏朗的诗意之美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走过这座小桥时,请大家视线稍稍下移,来看那水中之影,桥上的景和桥下的影,虚实相映,动静结合,你能感受到苏州园林水景营造的奥秘。”在拙政园的飞虹桥上,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生动地揭秘古代江南人在园林营造中的精巧构思。

图片

江南人将自己对生活诗意的理解和所有的想象融入了园林构建之中。通过山石花木将美好的希冀化为园、结为林,园林幻化成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

江南园林是江南文脉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蕴含着深奥的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寄寓着江南人特有的自然观、人生观与诗性审美。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是江南园林的最典型代表。

图片

从1979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馆内仿网师园殿春簃建“明轩”开始,苏州园林“走出去”的脚步从未停歇。“苏州园林走向世界,已从过去的静态发展到到了动态展示,更注重与当地生活的融合。”薛志坚介绍,他们正计划在英国约克郡打造一座江南园林,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植物、气候、地势等因素,将古典园林这一重要的江南文化元素推介给欧洲。

图片

站在园子的临水戏台上,昆曲演员的水磨腔才唱得格外婉转清亮。在位于苏州城北桃花坞的苏州昆剧院,每周在园林实景中上演的昆曲折子戏都会吸引很多年轻人前来,常常一票难求。2004年,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改变了昆曲式微的局面,征服了一大批年轻观众,至今已经成功演出了近400场。

图片

苏州文化学者余嘉认为,“苏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种文化概念,一种追求精致和诗意的江南生活态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赵亚玲摄影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