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多亩芦荡湿地是“网红打卡地”,更是鱼儿和鸟儿的“快乐老家”
2019-10-21 10:21

银杏、枫叶、彩林,这都是深秋最值得出发的美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江阴人,又怎么能忽略了那一丛芦苇荡?近期,扬子晚报记者跟随省生态环境厅“长江大保护”主题采访团来到江阴,随着长江生态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一段紧挨着长江、绵延7公里的芦苇荡成了网红拍照“打卡地”,更成为长江无锡段生态修复的“风水宝地”。

图片

是长江重要的取水口,也是独特的湿地景观

这是个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就是位于临港开发区利港街道的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区。江潮,孕育出莽莽苍苍的芦苇滩,一直绵延到水天交接之处。深秋的芦苇,没有艳丽的色彩,也没有落叶的浪漫,迎风摇曳中,却有一种质朴的野趣;簌簌的声音,仿佛是耳畔的轻语呢喃。这是江阴35公里长江岸线中唯一存有的10公里长芦苇湿地,这一片难得的天然滩涂,分布着1400多亩天然芦荡和湿地灌丛,生活着白鹭、鸬鹚、野鸭、黄鼬、鱼虾等多种野生动物,形成了独特的长江湿地景观。

图片

江阴市利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凌建华告诉记者,窑港口是保障供应无锡市、常州市、江阴市三个地区城市饮用水的重要取水口保护区。通过湿地保护区建设,对保障长江水源地水质和饮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窑港口生态湿地保护区建设,以铁腕治污为基础,2018年5月至今,累计拆除养鸡场、养鱼场、修船厂、化工作坊等98户,还千亩芦荡、一江碧水。

未来,窑港口生态湿地保护区建设将以长江生态修复为主体,建设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区,充分利用1400亩芦苇湿地,构建鱼类栖息湿地,鱼类生活水道、产卵场、观测通道、生态修复浮岛、增殖放流点等单元,建设一个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区。还将利用现有的生态湿地改造砾石岛、草木滩涂和乔灌木滩岛,建设300亩鸟类栖息地,恢复和保护长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从临江不见江,到开门就见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这曲新时代长江之歌,在江阴唱得格外用心。扬子晚报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了江阴城区新建的韭菜港公园,作为江阴滨江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韭菜港公园的“前身”是老煤栈堆场及原韭菜港汽渡码头,总占地6.8公顷左右,东接鲥鱼港公园,西临锡澄运河。

图片

据当地介绍,韭菜港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原先老煤栈堆场厚厚的钢筋混凝土被拆除,重新回填种植乔灌木及地被花卉、水生植物等;原先市民无法进入的长江岸线,经改造后开放,增设亲水广场、花坛、座椅、文化长廊、避雨亭等设施设备;公园内的健身步道也是江阴30公里环城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是江阴“1310工程”中“滨江亲水工程”的项目之一,此前,江阴作为历史性港口城市,却一直“临江不见江”。江阴市发改委副主任项勇介绍,以碧水为魂,彰显滨江亲水特色。近年来,江阴以“还江于民、还水于民”为理念,依托城区8公里长江岸线,先后完成中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厂和运营近半个世纪的黄田港渡口、韭菜港渡口搬迁,加快建设滨江公园。

图片

依托城区10公里锡澄古运河,启动建设彰显千年运河繁华盛景、独特魅力的运河公园,到今年上半年,滨江公园和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将全面建成,到2020年,锡澄运河公园全面建成,“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T台恢宏呈现,再加上位于主城区南部的应天河公园全面提档升级,江阴主城区30公里左右寸土寸金的长江、运河生产岸线全部变为生态岸线、亲水岸线,形成长江下游最壮观、最靓丽的滨江景观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文/摄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