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莹携新作《他乡》来宁与评论家对话:书写女性“进城史”
2019-10-14 22:21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蔡震)1013日下午,著名女作家付秀莹携新作《他乡》来到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举行读者见面会,活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著名评论家、《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著名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共同分享了《他乡》的阅读感受,并就“女性”和“他乡”这一话题,与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图片

付秀莹在先锋书店。蔡震/摄

勾勒出中国社会城乡巨变的一幅幅图景

付秀莹,当代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陌上》《他乡》,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花好月圆》《锦绣》《无衣令》《夜妆》《有时候岁月徒有虚名》《六月半》等多部。曾获首届小说选刊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第五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四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等多种奖项。作品被收入多种选刊、选本、年鉴及排行榜,部分作品译介到海外。

2016年,付秀莹出版长篇小说《陌上》,引起巨大反响。历时三年,她带着《他乡》卷土重来,这不仅是一部象征一代人精神地图的“女性成长史”,更抒发了作者的精神感悟以及蜕变。

《他乡》描写的是来自芳村的女孩翟小梨,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不断成长前行的故事。从乡村前往省会,又从省会来到首都,她在生活的激流中沉浮辗转,在命运的壁垒面前跌跌撞撞,满怀伤痕。但那道射向自我的隐秘微光,从未停止照耀,最终,她完成了个人的精神成长,获得了内心的安宁。小说的主体部分之外,还插入了七个短篇小说。插入部分和主体部分不断对话、对峙、反驳或者争辩,构成一种巨大的内在张力,形成一种多声部的叙事效果。梦里不知身是客,且把他乡作故乡。小说勾勒出了上世纪末以来整个中国社会城乡巨变的一幅幅图景。

图片

何平、付秀莹、贾梦玮。蔡震/摄

写出了一批被时代巨浪裹胁的命运转折

“这是一部女性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贾梦玮谈到阅读感受时说,“往往男性形象在女性作家笔下是存在坍塌的成分,而男性作家描写女性形象,则往往是留有面子的。因此,男女双性共同在搭建人世间的大厦,谁也不能缺少。”他认为,付秀莹在这部小说里有意彰显女性写作的优势,比如她以第一人称叙述,是采用一种十分感性的女性写作方式。

女性角度、女性命运,《他乡》的女性书写气质确实浓郁,付秀莹似乎也不避讳,反而有意张扬女性写作优势,用极为感性的叙事,写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何平认为,他乡在付秀莹的小说中赋予了各种意义。他乡的含义,一是空间和地理学上的他乡;二是文化差异、人性差别导致的孤独感,这两层含义都是这本书的关切点。“中国从晚清以来,很多人的成长轨迹都是新乡村到城市,都是这样走来的,这也一直是作家们所关注的文学命题。”

贾梦玮说,得到也许就是失去。在他乡,总还是想要回望故乡。“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可能回头重来,长辈的经验,说服力并不大。一步一个脚印,只是一种期盼,往往是一部两个脚印,可能是带血的脚印。”他认为,《他乡》在一个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写出了在多元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交织互撕阵痛中成长的灵魂精神,写出了一批被时代巨浪裹胁的命运转折。

图片 

分享会现场。蔡震/摄

翟小梨也许是我,也许是你,或者是他

付秀莹坦陈,“《他乡》之于我,意义非凡。写完《陌上》,我以为我会闲适一段时日。看看书,写写短篇、随笔,去一些神往已久的地方,见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然而并没有。创作的激情在熊熊燃烧,内心草长莺飞,我听见我的人物们在风中哭泣着呼喊着,要来这人世走一遭,来认领属于他们各自的命运。这繁华而又荒凉的人世呀。于是,我写了翟小梨、章幼通、老管、郑大官人……有一度,我直写得神痴心痛,伏案大哭不止。”付秀莹表示,小说以城市移民的心态来写,焦虑、不安、批判、欣喜、瞻望,所有的情绪一应俱来,包括进退失据,所以命名“他乡”。

付秀莹说,在《他乡》里,个体经验的现实与虚构,时代背景的显或者隐,想象边界的清晰和模糊,可能性的有限或者无穷,某种意义上,大约都是微不足道的。“《他乡》仿佛一个巨大的隐喻,关乎急剧变化中的中国,关乎时代巨变中人的命运遭际,关乎生活激流中破碎或者完整的新的中国经验,关乎你,关乎我,也关乎她和他,以及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他乡》,终究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有关。”

在问及“付秀莹到底是不是翟小梨”这个问题时,付秀莹说:“翟小梨也许是我,也许是你,或者是他。书中最后的一封信可以说是翟小梨的一个难以企及、难以实现的梦。不仅仅是翟小梨,不仅仅是我,可能是天下所有人的一个美梦吧。”

图片

《他乡》付秀莹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