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作者按照特别的理解 写了一本特别的书《写材料算怎么回事》
2019-08-22 10:02

图片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蔡震)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离不开那些最常见、最常写的,被称为“信息”的这种文字材料。然而每当开笔去写的时候,就犯难了,怎么写,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有,近日就有一本这样的书在2019上海书展上面世,书名叫《写材料算怎么回事》,告诉你写材料的技巧。

 图片

不肯挪窝的钉子户,写材料似乎有瘾

作者名叫万华,从2019年往回数的22年的他,一直在某省级政府办公厅工作, 不肯挪窝的钉子户,会务、联络、接待等工作基本没干过,一直在写材料岗位。当公务员之前,在某央企工作9年,画过施工图,干过铆工、起重工,当过工段长、助理工程师,但这些不写材料的身份,在他的简历中存续总共不满2年,其余7年在总裁办,写材料似乎有瘾。

万华在这本书中,通过范文的修改分析,揭示这类材料的本质,告诉初学者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同时,对于信息的载体简报,研究分析规范的处理程序,为办公室主任指南。最后,还落入俗套地分析“功夫在材料之外”。

问及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万华表示,一开始是偶然的。“我的工作是在办公厅负责信息简报编辑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与下级机关的信息员经常交流,在微信群里约稿、讨论选题、交流怎么修改稿件,很多文秘岗位的新人觉得我讲问题特别清楚明白,并且提醒我可以写公众号。写公众号之后,围观的网友越来越多,留言互动也比较活跃。”网友的反馈、同事的反响让他感到,“似乎可以把公众号文章结集出书了。”

至于这本书与其他写材料教科书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万华认为他的书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就是具体地针对某一篇文稿怎么修改、针对某一个特定阶段的特定题材应该写哪些内容。“就事论事是需要的,但还不够,还要告诉年轻人一些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的东西,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

 图片

不是转瞬即逝的逗笑,而是切肤之笑

在万华看来,写材料归根到底是一项非标准化的技能,所谓非标准化,就是不像数学、物理、化学课程那样,知识体系是确定的、知识点是确定的、也有标准答案的,答案是具有唯一性的。古人说,文无定法,既指判定文章优劣没有固定标准,也指学习写文章的渠道、路径、方法都不存在唯一性。这种技能的讲授或学习,类似于开汽车、骑自行车、游泳,学会就是学会了,你问他怎么学会的,大多数人讲不清楚。“我平时在与初学者交流过程中,尽量让自己回到初学者的状态,努力体会对方的任督二脉在哪里、如何打通。”

万华说他的讲解方式是接地气的。“我的公众号粉丝应该大多数是文秘岗位的新人,我对自己有个要求,那就是,首先要写得有趣,其次才是有用,与其无趣、毋宁不写。公文写作也好,写材料也好,从这个题材来说,只能算是小众的、是垂直细分的领域,但是,我这本书的表达方式却是大众的、广谱的,不写材料的人看了,也能从中体悟到职场道理。”

万华还强调,接地气是这本书的外部表征,其实它的内涵是非常硬核的。这个硬核主要表现在这本书所立足的理论基础,只不过这些硬核的理论并没有表现在这本书的目录和标题上,它内化在每个具体内容中,是浸润式的,就像一盘扬州干丝,菜端上桌的时候已经看不到鸡肉,但它是老母鸡汤煨出来的。“这本书的风趣幽默是成分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不是肤浅的、转瞬即逝的‘逗笑’,而是切肤之笑。”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