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们到生产一线,体验在外务工的父母们辛劳
2019-08-20 17:22

扬子晚报网8月20日讯 (记者葛剑桥 张丽)8月19日下午,来自新沂市高流镇三岔希望小学的5名“小候鸟”来到了位于靖江——江阴工业园区的中建钢构华东大区江苏厂,参加由中国建筑集团主办、中建钢构承办、中建钢构华东大区协办的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宣讲活动。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特别的旅程。特别的是,中建钢构捐建了他们窗明几净的校园,将见到为校园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蓝领工人们。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蓝领工人们的孩子,有很多也和他们一样,常年见不到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

图片

让我走近你,看清你撑起我头顶天空的身影

8月19日上午9:30,来自湖北、山东、河南的三名“小候鸟”走进车间,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
湖北武汉的宁宁11岁,妈妈张吉娟是中建钢构华东区江苏厂区的一名电焊工,整日忙碌于“火光四射”中的她,是旁人眼中的一名“女汉子”。然而,在谈及女儿时,这位“女汉子”却几度泪流满面。
张吉娟和丈夫是中建钢构华东区江苏厂的双职工。因为客观原因,老家湖北武汉的他们一直将女儿放在安徽的外婆家上学。“孩子很懂事,总说想我们,可我们没办法,你说哪有当父母的不想守着孩子呢?”张吉娟坦言,团圆,不管是对他们还是对孩子 ,都是一种奢侈,暑假的短暂团聚也算是一种慰藉。
当看到妈妈工作的环境,当妈妈在刺眼的电光中劳作,宁宁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捂着眼睛,不敢看强烈的电光,而是注视一会儿偷偷转过身。
一旁来自山东菏泽的“小候鸟”妈妈王素环看到了,贴心地搂过宁宁,用手蒙住宁宁的眼睛,悄悄抹去宁宁的泪水。王素环感慨:“厂区让孩子们体验父母工作环境,这对他们的人生路有很大帮助,希望孩子在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后能更加认真地学习。”

图片

让我走近你,带给你抚慰孤独坚定前行的勇气

新沂市高流镇三岔希望小学的5名“小候鸟”的到来,为这次夏令营开营仪式、为蓝领家庭的“小候鸟”、更为他们自己带来了不一样的触动。
时间拉回到2014年5月,中建钢构出资40万元捐建的第四所希望小学——三岔希望小学签约仪式在江苏新沂市举行。同年11月,学校交付并投入使用。当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人们奔走相告。三岔希望小学校长吴坚告诉记者,三岔小学旧校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2005年,因校舍损坏严重,被列为为D级危房,严重影响学生安全,学生暂被分流到高流小学和耀南小学,导致学生上学路程达4公里之远,并且要穿过国道、铁路,多数孩子因父母在外务工,无人接送,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新校舍的捐建无疑是雪中送炭。

图片

三岔希望小学80%的学生都是“小候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奋斗在一线的校园建设者,他们才能改善受教育环境,他们这个集体才有机会在去年拿到新沂市村级小学第二的好成绩。“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盖好了教学楼,感谢他们!看到你们,我也想到了我自己,我想,我的爸爸妈妈应该也在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吧,作为他们的孩子,我们也一起努力吧!”三岔希望小学学生唐笑对蓝领家庭“小候鸟”们深情说道。
“这是一剂强心针,对‘小候鸟’家庭的每一个人而言。”中建钢构华东大区江苏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罗琴丽态度笃定。

让我走近你,成全你汪汪眼神呼唤陪伴的渴望

10岁的鸣鸣是三岔希望小学3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初见他时,给人一种虎头虎脑、精气神足足的印象。然而在谈到自己的小小愿望时,这个孩子却情绪低落起来,眼里的泪水不住地打转。短暂沉默后,他悄悄说出了自己的小心愿:我好久没见过爸爸了,希望爸爸能回来看看我。
“曾经,我也是留守儿童;现在,我要尽我所能去爱护留守儿童;以后,我想通过我的努力留住孩子的爸爸妈妈,成全孩子们渴望家人陪伴的唯一心愿。”6年来坚持做公益关爱留守儿童的90后泰兴姑娘任冬琴也来到了中建钢构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宣讲活动现场。
2013年7月,任冬琴从江苏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分界镇赵庄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因为自己曾是一名留守儿童,成为大学生村官后,她开始关注、帮助和自己有着类似经历的孩子。不久,她率先发起创建了泰兴市未成年人关爱协会,开始长期帮扶当地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为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的问题,她还发起了“让妈妈回家、为爱编织”公益项目,长期开设培训班,请老师教留守儿童的妈妈们学编织,还鼓励回归妈妈们去开网店自产自销,不会开网店的,还会请专门的老师来教。

图片

中建钢构华东大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清泉表示,任冬琴值得每一个年轻的钢构人学习,让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力量走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才能逐渐改善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现状,“中建钢构关爱一线工人中的‘小候鸟’家庭,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亲子夏令营;捐建希望小学,不但捐‘资’更捐‘智’,公司每年都会选派优秀青年员工,作为志愿者去义务支教;大力推介装配式学校EPC总承包项目,助力基层教育事业发展。”

来源 扬子晚报
记者 
葛剑桥 张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