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辈子就喜欢这手艺,能帮助你们,我也就开心了” 71岁老党员义务维修家电超3万件
2019-08-20 00:18

       “昨天要不是夏师傅及时为我修空调,我这么大年纪了,不知道要怎么熬过高温天。”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翠园社区90岁的独居老人姚凯冒着高温来社区表达感谢。“大热天,夏师傅给我修空调,没要一分修理费,没喝一口水,这种为居民奉献的精神,十分让人感动!”
       老人口中的“夏师傅是”今年71岁的夏根法,他是一位老党员,家住南环东路7号小区。60年来,夏根法利用自己从上学就自学的一身技术,累计服务人次超过3万,修理业务包括家电、家具、修疏通下水道、户外管道、空调、家里线路排查......只要是谁家里有需要,夏根法都义务帮忙,服务的对象遍布姑苏古城。2017年,夏根法组织一群热心党员,成立了党员工匠为民服务队,如今,他又把服务扩展到相城、园区等地。
有老人转几趟公交,拿着地址找上门请他维修收音机
       夏师傅是翠园社区出了名的热心肠,不光自己小区的人认识他,连其它街道的居民家里需要修理的,也会来找他帮忙。80岁的李老伯就是其中一位,自己家有3台上世纪70年代的德生半导体收音机坏了十多年,那是自己旧时的回忆和念想,视珍宝,怎么也不舍得扔掉,为了找到能修的地方,李老伯到处去问去寻,一年多了,也没有人能修好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老伯遇到夏师傅,留下了夏师傅的地址和电话,隔了几天,李老伯拿着手抄的地址,找到老夏的小区,不会用手机,也不认识门牌号,就在楼下大喊老夏的名字。
       “我正在电脑上帮居民寻找配件,听到有人叫我,探出头去,发现老李,立马跑下楼去把他接到家里。”说起那一幕,夏根法满脸笑容。夏根法把每台都拆开,用万用表检查线路,最终确定是电阻电容方面的几个元件坏了,老夏从自己的“百宝箱”里找出来能用的,重新换好。
       一周后,李老伯那哑口了十多年的半导体又像以前一样会说会唱了,他掏出钱一定要谢老夏,但是老夏分文不肯收,李老伯倔强起来了,“不收钱,我的半导体也不要了,你辛苦了一周,怎么能一分钱不收呢?”
“我是党员,我一辈子就喜欢这手艺,能帮助你们,看到你们高兴,我也就开心了,我不收钱。”夏根法坚定地婉言拒绝。

图片

万能表、电烙铁、各种收集来的配件是“三宝”
       走进夏根法家中,他正在修理室帮助邻居检修一只老牌收音机。只见,家中的一个卧室改造成了一个“工作室”, 里面有专门的工作台和工具柜,因为白天送来的家电有的需要找配件,还有的一两天都修不好,夏根法就带回家里慢慢修。细心的夏根法,还准备了记录本,把每一件需要留下来维修的家电做记号,把维修家电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记下来,一修好就赶紧打电话让对方来取。有的时候遇到居民出行不方便,或者大件电器不能搬运时,夏根法还会上门服务。在他的“工作室”里面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修理工具,万能表、电烙铁和各种收集来的配件被称为夏根法的“三宝”,他修理好的收音机、录音机、小电器等整齐排放在桌子上等着主人来取。
       夏根法出门时经常会留意一些被居民扔掉的家电,能拆卸、能利用的零件就捡回家收着,光50-60年代的老式电器配件,夏师傅就收集了上万个,谁的电器有需要,他总能第一时间从自己的“仓库“里找出来。“有些人知道我会修这种老式机器,他们也会帮我收集配件。”
一身技术全靠自学,无偿为居民修理家电超过3万件
       “五年级的时候,看到周边很多耸立屋顶的矿石天线就特别好奇,于是从那时起,就开始学装矿石收音机,当时由于父亲去世,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只能用火烙铁。直到1964年9月找到一个泥水匠学徒的工作,拿到手的第一份工资,我就订了电子报,又购买了简单的测量表,一下班就瞎捣鼓研究?再后来存了点工资,又增订了无线电、家电维修等杂志,1972年才有能力添置了电烙铁、万用表一些修理工具,开始修理半导体收音(分立元件)。”
       维修其实是个耗费脑力和体力的技术活儿,费心劳神不说,还得跟着时代不断充电,掌握许多新式家电的维修知识。随着黑白电视机进入家庭,夏师傅又开始学习9寸、12寸黑白电视机的修理,再后来又开始了液晶电视机、高档家电、手机等学习研究,掌握了各种家电的电器原理对新上市家电也很快能修理。“以前上班,空闲时间少,现在可有大把时间钻研了。”夏师傅说。现在,他没事就在家钻研家电维修知识,有时候对着一个微波炉琢磨半天,也不嫌枯燥。
       60年来,夏根法无偿为居民修理电器累计超3万件,如今他不仅能修各年代的老式电器,还能修手机、平板等各种新式电器,家里更是堆满了老式电器的配件,为了方便年纪大的老人,老夏送服务上门,受益人群遍布苏州古城。他的精神感动着无数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份带着爱的服务中来,很多人收集各种配件转送给他,一些老人请他网购配件时故意多购一些,捐赠给他的工作室里,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周晓青 通讯员 刘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