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江苏籍作家四度登顶
2019-08-16 11:17

今天,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出,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李洱《应物兄》获奖。获奖(以得票多少为序)

图片

据悉,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据悉,今年共计有234部作品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据了解,本次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既有老一辈作家作品位列其中,如知青作家梁晓声,堪称当代文坛的“常青树”;又有青年作家、尤其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青年作家徐则臣作品,可见当前青年创作群体在文坛业已崭露头角,青年创作群体已成为中国文学长廊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中,江苏籍作家徐则臣作品《北上》最终摘得茅奖。这是继2011年毕飞宇的《推拿》、2015年苏童的《黄雀记》、格非《江南三部曲》之后,江苏籍作家第四次斩获茅盾文学奖。今年茅盾文学奖共有234部作品参评,8月12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10部提名作品,叶兆言、徐则臣、葛亮三人为被提名的江苏籍作家。

图片

扬子晚报《锐读周刊·面对面》,曾经于5月10日刊发对徐则臣的面对面访谈。

徐则臣是江苏连云港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为《人民文学》编辑,此次代表北京参加茅奖,但他同时是江苏签约作家。在《北上》这本书中,徐则臣跨越大运河的古今,探究大运河与中国的深层关联,试着探寻这样大运河是怎样用自己顶起中国人的记忆、推进中国历史进程,又如何在低谷处发出历史回音。

在国家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时代大背景下,徐则臣历时四年完成了《北上》这部大运河题材长篇小说。小说记述了大运河的发展变迁,从个人命运观照社会历史,在大运河从衰落到重新焕发青春的今昔对比中体现时代主题。

在这部作品中,徐则臣虚构了一个1901年沿着大运河北上寻找弟弟的意大利人,这名意大利人在途中与随行翻译、水手、脚夫等人建立了紧密的情谊,在抵达大河尽头时,这名意大利人不幸离世,但他的弟弟、中国朋友以及他们的后人,却与他北上的这条大运河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则臣在苏州的一次讲座中谈到大运河对自己的潜在影响:“在我22年的写作生涯里,大概有20年的时间一直在写运河,但真正开始写作《北上》时,我才发现自己对运河知之甚少。所以写作《北上》也是我重新认识运河的一个过程。”

来源:扬眼综合 编辑:张楠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