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之后上班感觉更累 节后综合征你中招了吗
2019-02-12 13:57

  如果说上班的日子是度日如年的话,那么放假的日子简直就是度年如日。春节前的归心似箭,好像就在昨天:逛街购物买买买,朋友聚会吃吃吃,放假在家玩玩玩……

  可是,为什么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眼睛一闭一睁,短暂的春节就溜达过去。当一切又回归正常生活时,你是否感觉身体无法回归了?很多人表示,长假过后总感到提不起精神、胃口不好、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睡眠紊乱、满脸油脂和青春痘……自己仿佛得了怪病,久久不能痊愈,非常影响工作和学习。恭喜,你中招了传说中的“节后综合征”。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人们习惯从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把与工作和学习无关的事置之度外。一到双休日或法定假期,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样的安排,把原先的工作与学习的状态破坏了。待到假日过后的上班日,大家就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于工作,即必须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工作与学习的状态,这就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即所谓“节后综合征”。

  七大节后综合征您中招了吗

  1.睡眠紊乱,精神萎靡

  表现: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2.代谢紊乱,消化不良

  表现:长假期间胡吃海喝,由于身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或热量高食物,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便秘。

  3.神经性厌食

  表现: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4.退潮忧郁症

  表现: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出现感觉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5.眼睛不适,沉溺网络综合征

  表现:假期沉溺于网络,只觉得头重脚轻,眼睛发干,涩痛不适,看东西发花,还成了双影。

  6.疲惫燥热,旅游后遗症

  表现:旅途劳顿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有些人会有全身燥热、感冒发烧、角膜发炎,还伴有牙痛、口腔溃疡等。

  7.恐惧上班

  表现: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一族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

  七个节后大招让您满血复活

  1.充足睡眠

  应对: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节日的最后一天,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睡前不要让大脑太兴奋,可以用音乐静心。

  2.做做运动

  应对: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出出汗,做做有氧运动。

  3.尽早收心

  应对: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家好好休息,上班前夕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可以给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

  4.放松阅读

  应对:可以是未读完的一本小说,或者是一本感兴趣的杂志,总之阅读可以让你静下来,渐渐回复到思考的状态。

  5.睡前泡脚

  应对: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摩足底脚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6.收拾整理

  应对:把你旅游带回的行李物品、纪念品收拾妥当,把积攒下的脏衣服清理干净,给家里来次清扫,整洁的环境可以平复你的焦虑。

  7.提前写写“要做的事”

  应对:突然回到工作状态,可能会有些手忙脚乱,把接下来要做的事写下来,按优先级排序,做到心里踏实处事从容。

  调整心态进入状态

  醒醒,该好好上班了!

  在假期中,职场人士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族还出现了郁闷、烦躁、焦虑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不想上班,对上班提不起精神。

  这是因为在假期里职场人士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自己的心情还没有转换过来,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晕乎乎不知该做什么,常常坐在办公桌前长时间发愣,不知道工作从何做起;手脚发软,浑身无力;头昏脑涨。

  应对大法:

  1、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积极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

  2、长假之后,首先将放假前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用最快捷的方式尽快了解,不要拖拖拉拉,避免牵扯自己的精力。可以写一张便签式的备忘录,将未尽事宜和上班后头几天要办的事情罗列出来,这样可以做到心里踏实,井然有序。

  3、建议上班前洗个热水澡,尽量恢复到节假日前的作息时间。

来源:武汉晚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