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考核满分!高铁上飞针走线练缝合术的医学生小伙:继续努力
2024-06-17 19:23

近日,连云港至南京的高铁上,一名专注于穿针引线的小伙成了一道别样风景。原来,他是一名医学生,期末考核将至,他正在练习缝合术呢!他专注的样子被同车的乘客拍下后发到网上,赢得一片赞誉。扬子晚报紫牛头条记者了解到,小伙名叫杨辰熙,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他向记者讲述了高铁上苦练缝合术的缘由,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在医学院三年的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即将面临高考志愿选择的学子们提供一些参考。

高铁上争分夺秒练缝合术

网友点赞:未来可期

视频里,一名身着黑色T恤的年轻小伙正全神贯注地练习手术缝合术,只见他熟练地操控着针线,不断地在假皮上缝合、打结,即便与拍摄者交谈,缝合的动作也没停下来。

图片

小伙在高铁上练习缝合术

视频拍摄者是南京人,这名正在练习缝合术的小伙是南京医科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小伙透露自己姓杨,快考试了,现在在回学校的路上。面对拍摄者的夸奖,他谦虚地表示:“还不够熟练,需要继续努力。”

这段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称赞他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孩子,必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有人感叹学医的艰辛与不易,需要随时随地练习;还有医学专业人士对他的手法进行了细致点评,提出宝贵的建议。

备战外科考核意外成“网红”

希望以后能精益求精

在接受采访时,杨辰熙解释说,在高铁上练习缝合术是为了保持手感,以应对第二天的技能考核。他提到,当天他刚从连云港参加完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省赛决赛,立即坐高铁返回南京,准备参加学校的外科基础技能考核。在这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中,他不断地练习缝合术。

“我在列车上一共练习了5种缝合方法,分别是单纯间断、内八、外八、垂直褥式、水平褥式。自从老师教过这些技能后,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练习。” 杨辰熙说,外科技能的提升关键在于熟能生巧,如果不抽空训练,会感到很不安心。

图片

杨辰熙每天都会抽空练习缝合术

当同学将网上的视频转发给杨辰熙时,他才发现自己意外成了“网红”。他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登上社交媒体,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他认真阅读了每一条网友的评论,对于大家的肯定和鼓励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他也虚心接受了一些医学前辈指出的不足之处,并表示今后会继续努力。其中,一个评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网友指出我缝合时手劲大了,这是一个细节问题,以后我会精益求精,提高自己的缝合技术。”

抗疫期间医务人员挺身而出

他坚定了学医决心

杨辰熙来自福建厦门,2021年参加高考,成绩排名全省3000多名,顺利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习。

谈及为何选择医学之路,并最终选择南京医科大学,他表示,在中学时期,通过新闻和各类资料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抗疫时期,无数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奋战在抗疫一线,很多感人事迹让他很受触动,坚定了学医的决心。南京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实力强劲的医学类大学,其深厚的学术底蕴让他十分向往,所以他的高考第一志愿就选择了南医大。

上大学后,杨辰熙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荣获南京医科大学的三等奖学金和军宇奖学金,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学霸。同时,他在工作上也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作为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他积极组织并参与了多项大型活动,如“以仁心说,以公心辩”辩论赛、“纸笺传情,爱落笔尖”与志友老师写信活动以及迎新晚会和感恩江宁晚会等。他的辛勤付出与出色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图片

杨辰熙在作报告

杨辰熙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在参加的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省赛一等奖,后面还要参加国家级的比赛。他透露,此次参赛,他选择的是微课项目,结合了医学生的专业背景,创作了一个科普视频。而在高铁上勤练飞针走线也有了一个好结果,他在学校外科基础技能考核中,获得了满分。

只要用心学习

医学之路定能收获满满

关于网上关于“学医苦”的戏谑段子,杨辰熙直言,没有那么夸张,“只要认真去读,定能有所收获,无需过分忧虑。”

谈及自己的医学生生涯时,杨辰熙娓娓道来:“日常的学习生活如同‘早八’的旋律,从清晨八点的课程开始,直至傍晚五点多才结束,一天中通常有八节课的紧凑安排。若有选修,夜晚也不例外。”他觉得除了课上的学习,课后的消化与总结同样关键,晚上经常去图书馆复习。

他特别提到了医学免疫学这门课程,“这门课概念繁多,错综复杂,挺抽象的,当时学得挺痛苦。”不过,杨辰熙知难而进,反复研读教材,逐渐领悟了不同机制间的微妙联系,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90分的高分。这也让他明白医学虽难,只要用心就能学好。

医学学习强度大、课程密集、学习周期长。高考结束,学子们将面临高考志愿填报,杨辰熙觉得如果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选择学医:首先,抽象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医学涉及众多复杂机制,需要学生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自己脑海中的知识,深入理解与消化。其次,记忆力是不可或缺的,医学生往往需要大量记忆与背诵。最后,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畏艰难,不可半途而废。

对于未来的学业,杨辰熙已有清晰的规划。他表示,在研究生阶段,将依据个人兴趣,选定博士深造的方向。这次意外地在网上引发关注,他视为一种正面的影响,鞭策自己不断前行。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及学弟学妹们,让大家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

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编辑| 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