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往无前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鼓楼医院丁义涛教授深情缅怀恩师吴孟超院士
2022-05-26 18:43

2022年5月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一周年。“为医之道,德为先。”这位国之大医,披肝沥胆一辈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当好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当回忆起恩师吴孟超时,南京鼓楼医院原院长、党委书记,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丁义涛教授思绪万千,他深情地说,在近40年的交往中,吴老“一往无前”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过往的点滴细节串成了他最珍贵的记忆。

“人文精神”

人文理念为患者带来新的医疗体验

鼓楼医院肝脏外科成立于1985年,从成立之初到现今,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梯队。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很少有医院设置肝脏外科。1984年,而立之年的丁义涛有幸来到解放军肝胆外科研究所跟随吴孟超院士学习,也开始了自己耀眼的肝脏外科生涯。此后他一手建立起南京鼓楼医院肝脏外科,并带领专科走向全国领先地位。

1984年 丁义涛在吴孟超院士家中

吴孟超院士对待病人时那份“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的坚持也成为一颗种子根植于丁义涛的心中,在未来绽放成为鼓楼医院“人文建设”的花朵。

“老师总是和我们同时进手术室,从第一刀到缝合都亲自上手教学。”多年过去,初次跟随吴孟超学习时的一些细节到今天还让丁义涛记忆犹新。

“过去,肝脏外科手术后的病人都是用胶布贴着纱布蒙在伤口上,每天需要换药。但时间长了,胶布的痕迹残留在病人皮肤上就会很痒,也不敢抓挠,很难受。看到这种情况,吴老看到之后就会骂的。”丁义涛回忆,吴孟超院士平时非常随和,爱开玩笑,但责备起学生来也是毫不留情,因为在他的眼里,病人是当仁不让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查房时,吴老都会带上棉签,备好汽油,亲自为病人擦拭。久而久之,手下的医生们也越做越好了。”

2002年 丁义涛与恩师吴孟超院士及裘法祖院士

丁义涛说,医学包括两方面——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但如今,学校对医生的教育明显更注重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培养,人文教育被淡化。但技术再发展,医生永远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问题——如何与病人相处?作为师长,“如何对待病人”这门学问,吴孟超无疑用实际行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2004年,时任鼓楼医院院长的丁义涛提出了一个口号:“建设中国最好的人文医院”,并立志于将其付诸实践。他认为,“一家医院若要永远走在前列,需用创新方法培养人文精神”。“鼓楼医院的新大楼就是将鼓楼医院的人文情怀具象化,落实到了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丁义涛说,鼓楼医院新大楼的设计也得到了吴孟超院士的肯定。

2009年 吴孟超院士参观鼓楼医院新大楼沙盘

“一往无前”

勇闯肝胆外科禁区的精神和胆识

中国是肝癌大国,于吴孟超而言,肝癌便是今生最大的敌人,手术室则是一辈子的战场,“一直战斗下去”便是铮铮的从医誓言。吴孟超曾经说过,救治病人“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禁区永远是禁区”。就是凭着这股韧劲,从医70多年来,他将数万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吴老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一往无前’来形容。”丁义涛回忆说,自己在澳大利亚国家肝脏移植中心深造时,也遭遇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始终记得恩师的谆谆教诲,“一往无前”这四个字一直激励着他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丁义涛在国内最早提倡、运用了改良式无血切肝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又在国际上首创了半离体切肝技术,突破了肝脏手术禁区。

1996年5月,从澳大利亚国家器官移植中心进修归国的丁义涛接任南京鼓楼医院第20任院长,就在上任前两天,他在吴孟超的邀请下,前往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完成了中国大陆首例,由中国医生完成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背驮式”肝脏原位移植。

“背驮式肝移植”,又称保留供肝肝后下腔静脉的原位肝移植,在切除受体病肝时保留其肝后下腔静脉,将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以一定方式吻合,形似受体下腔静脉背驮供肝而得名。

“丁医生,我们准备做这个手术了,请你来……”接到吴孟超的电话,在恩师的鼎力支持下,丁义涛站上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手术台。“丁医生,我们今天全都听你的。”吴孟超的话让丁义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手术非常顺利,患者术后生存更是奇迹般地超过了十年。

“永不满足”

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外科手术上

吴孟超曾说,“医学的进步不仅要靠医生的双手,也要靠技术的创新。”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大家觉得这已是吴孟超的事业顶峰,但他并未停歇,将国家和军队奖励的600万元全部捐出后,又联合了6位知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手术台上,在吴孟超的指导带领下,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近几年成立国家肝癌中心,致力于肝脏恶性肿瘤的基础临床结合及转化研究平台搭建,也有相当多的成果已经及即将用于临床应用。

“临床有什么问题,我们科研就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肿瘤病人的免疫问题,吴老带领团队努力探索有利于诊断和用药的标志物也就是现在说的靶向治疗,这些都不是虚无缥缈的。”在丁义涛眼里,吴孟超院士的科学研究也都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

吴孟超院士多次为丁义涛著作作序

对于重症肝衰竭,除了肝移植外,目前尚无疗效明确的治疗手段。而多年来,丁义涛带领团队始终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丁义涛率领团队组成了科研攻关小组,瞄准国际前沿,开展了人工肝脏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生物人工肝,是一种体外肝功能支持系统,可以促进肝衰竭患者自体肝功能的恢复,也能为计划肝移植的病人争取时间,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之一。此项技术曾三次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年 吴孟超院士与丁义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见习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