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百年 | 这件暗藏万金的马甲穿越八千里战火,为了什么?
2021-05-14 21:3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图片
图片

一件看似极其普通的马甲

却在37.1万华润人的心中非比寻常

它的主人穿越八千里战火

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壮举

故事要从这里说起

图片

香港沦陷,艰难的选择

1942年10月,深秋的重庆在因日军轰炸而破坏的断壁残垣里有着几分萧瑟,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借着沉沉夜色,悄悄走进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

在微弱灯光的映衬下,这位衣着破败男人的眼神里满是激动和无限疲惫。他小心翼翼地脱下残破的外套,露出了一件并不起眼的马甲,但谁又能想到,这是一件特制的马甲,在马甲暗藏的口袋里,拿出了一卷又一卷巨额钞票。

图片

1941年12月8日7点20分,48架日军轰炸机组成编队猛烈轰炸香港。12月25日,香港沦陷。

作为华润前身的“联和行”,成立以来为苏区和抗日前线提供了包括电台、药品及医疗器械等紧急物资120多吨,资金500万美元。但随着香港的最后沦陷,联和行失去了与上级组织的一切联系。而联和行暂存的大量资金,和一家妻儿老小生命安危,都成为摆在杨廉安面前的难题。

图片▲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

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杨廉安做出了艰难的选择:他让妻子王静雅挑着两个箩筐,一头装着不满一岁的儿子,一头装着仅有的家当,带着年迈失明的小脚婆婆,领着一家七口和难民一起逃离香港,从此失散多年。

孤身一人的杨廉安回到了联和行的小阁楼里。他亲手缝制了这件马甲,把所有资金卷成小卷,塞进一个个小口袋里,将沉重的马甲穿在身上,保护着联和行的大额资金和党的经费,一路撤退到了广州。

暗藏万金的马甲,它是一种信仰

没有可供联系的电台,没有伙伴,逃离香港的妻子儿女也是音讯全无。在杨廉安藏身的小屋里,只有这件沉甸甸的马甲。他脱下掩护身份的西装,以“难民”的装束,融进了徒步向西的逃难人群。而失散的妻子此时远隔千山万水,还不知道生死未知的丈夫即将踏上一段惊心动魄的路程。

他穿过了日军侵占的广州,穿过战火硝烟中的南宁;他穿过了紧张备战的桂林,穿过山路蜿蜒的整个贵州;他跨过珠江、西江、长江,翻越南岭、武陵山、大娄山,从初春走到深秋。杨廉安穿着它,乔装成难民、乞丐,不停变换着身份,甚至扮装成和尚,一路化缘,吃着残羹剩饭,也没有动党的资金,一分都没动。

图片

六个月时光,八千里山川,他最终走进了重庆,找到了当时中共南方局负责人,也是五年前鼓励他去香港创办联和行的周恩来,将马甲里的资金分文不少地交给了组织。

最终,联和行的这批资金转送到了延安。资金的及时到来,为因资源短缺陷入困境的抗日组织带来了极大鼓舞。在敌人的封锁下,我们的经济脉络依然能够打通!新的希望如星火燎原,满天闪耀。

当所有人以为杨廉安会停留休整的时候,放下资金的他,匆匆转身,再一次走进了纷飞的战火。从1943年开始,他辗转桂林、平乐、昭平、八步、梧州,以商人身份积蓄着力量。

图片

1946年,香港光复一周年之后,已经离开香港整整4年多的秦邦礼化名杨琳,带着组织新的指示,带着抗战期间在两广地区经商所得的财富资金,重回香港,脱胎于“联和行”的“联和进出口公司”新装开业。

百年信物,薪火相传

百年信物,薪火相传!这件珍贵的马甲,见证了在民族危亡之际,华润人怀着对党的绝对忠诚,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用贸易支援前线。

抗战胜利后,“联和进出口公司”着力打通香港与东北解放区的海上贸易通道,为解放区采购和输送大量战备物资。从三大战役、渡江作战直至解放广州、海南,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

1948年12月18日,联和进出口公司重组更名为“华润公司”,“华”代表中华,“润”取自党的领袖毛泽东的字润之。开国大典前夕,华润公司先后运送1000多名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从香港回到北平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独特贡献。

图片

从土地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和平建设时期,华润打通了一条又一条贸易通道。创始人杨廉安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每一个华润人,他身上所体现的“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已成为华润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总部在香港的华润集团正在实施“十四五”发展战略,立足香港,服务国家战略,以重塑华润战略为主题,突出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和巩固核心产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股东价值,打造具有华润特色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图片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

华润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传承好红色精神

作出央企应有的贡献

点击视频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