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上扬!投资再创历史新高,江苏这座城市凭的啥?
2020-07-10 09:19:51

2020年倏忽过半。又到了“年中考”交卷的时候。

在苏州近日召开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起草大会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透露的一组数据让人“挪不开眼”:

预计1-6月实际使用外资上报数6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9%,增幅、增量创历史新高;

制造业投资757亿元、逆势增长30%左右,按照这个态势全年有望完成1500亿元的目标;

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8万户、同比增长56.1%,总数突破200万户,居全省第一。

资本的眼睛永远是最雪亮的,所有的偏爱都不会无缘无故。被全球投资者青睐,苏州凭的到底是什么?

从今年以来苏州以“开放再出发”为起点,主动谋划、渐次推进的一系列重大动作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开放,深化,再深化

“我们有信心打造投资中国的首选地。让资本到中国,首站到苏州;项目到中国,首选到苏州!”

寒山寺的新年钟声刚刚敲过,金鸡湖畔的发展号角就已吹响。

1月3日,海内外三千精英云集苏州,共同见证这座城市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历史时刻——开放再出发大会。

诚如蓝绍敏所言,“开放再出发”是苏州管全局、管发展、管长远的鲜明主题和路径抉择,这是从苏州过去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也是从当下发展面临的问题、突出的矛盾中提炼出来的。

作为江海交汇处、“海丝”起锚地,开放,一直是苏州发展的最大特色,也是鲜明底色。

以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开放之路,曾赋予“最强地级市”最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今天的苏州,一个小时,可以创造2.1亿元的GDP、0.4亿美元的进出口,新增49家市场主体,吸引1.5万国内外游客;一天创造的GDP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年的总量。

苏州,完全有骄傲的资本,但它选择踏上更高层次的赛道,跟更强的对手去学、去比、去赶、去超。

与深圳比,从固定资产投资看,苏州从2002年开始一直高于深圳,领先优势最大时达到3511亿元(2013年),但2015-2017年苏州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深圳固定资产投资新世纪以来实现“十九连增”,特别是2015-2017年年均增长23%,终于在2018年超过苏州,2019年达到7355亿元,远超苏州的4933亿元。

这样的比较,让苏州清醒地认识到,这几年叠加的投资差距,正是苏州和深圳经济总量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的投资既是明天的产出,更是后天的产业结构。”蓝绍敏说。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落到实处?苏州的选择是开放再出发,把开放这件“最擅长的事”做到最好。

一个“再”字,道出关键所在:打破常规思维,改变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勇当“发展的开路人”。

再出发,苏州的发力点在哪里?投资,投资,还是投资!

在正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苏州向全球高调亮出“打造投资中国的首选地”的雄心。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30条政策举措重磅推出,68.8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高光亮相,“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全球首发……在这场新年“第一会”上,苏州拿出“真金白银”,向全球传递苏州最大的诚意:“只要是战略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只要是符合苏州未来发展定位的产业,在苏州用地一律保证!”

在诚意满满的政策招引下,一大批头顶“光环”的“老朋友”“新伙伴”以高质量的项目投资,持续看好苏州、加码苏州。

首期投资1.3亿美元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户昆山;

日本最大眼科医药制造商参天制药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建全球最大眼科制药基地;

美国零售巨头Costco投资1.8亿美元进驻苏州高新区……

纷至沓来的全球投资项目背后,一张图起了大作用。

打开苏州为全球投资者端出的“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230个载体共655万平方米可用招商空间“虚席以待”,68.8平方公里近期可供产业用地“热气腾腾”。

可别小看这张图,正是有了这枚“硬核神器”的加码助力,让来苏州投资就像网购一样简单,只需要一张网,就能实现一键解读、一环响应。

与此同时,苏州试行“产业定制地”模式,精准强化地块条件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让企业“按图索骥、拎包入住”。

据《苏州日报》6月22日报道,自上线运行以来,“热力图”平台总点击量达31.5万次,全市通过“热力图”获得项目线索近500条,产生有效意向项目超过100个。

今年5月,苏州产业链全球合作云对接活动举行,“热力图”第五张图“苏州产业链全球合作对接图”上线开通。围绕苏州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汽车及零部件、软件和集成电路等5个产业链,“对接图”以1万家产业链重点企业为基础,建立产业链供需数据库,实现精准对接。

“苏州之热”,正扑面而来。

产业链条,完善,再完善

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看起来是一个大家熟知的“老办法”,但苏州要的不仅是资本,更是要不断用有效投入、用高科技构成要素的投入,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动能切换。

在投入到转型升级之间,苏州精心搭建起一条条产业链。

这一点,在苏州打造生物医药“一号产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年再造一万亿”!4月25日,苏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召开。对标“全球药谷”美国波士顿,苏州提出:力争十年内打造国际知名和具有国内顶级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地标——中国药谷。

用一名政府官员的话说,苏州浇灌了14年的“1号产业”,是时候破土了。

众所周知,医药产业的发展门槛很高,长周期、高风险,投资生物医药,就相当于投资科研,很多地区也热不过三五年,但苏州一做就是十多年。

2011年落户苏州,不到7年就从一个不足10人的团队,成长为在香港上市、全球规模最大的未盈利生物制药公司IPO,并第一次将中国发明的原创药卖出15亿美元的国际价……信达生物在苏州缔造的发展奇迹,成为苏州精心布局和悉心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最佳体现。

前不久,信达生物把中国原创药卖出15亿美元“天价”,这是国内企业第一次把创新生物药的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

“最早、最强、效果最好。”这是信达生物制药首席运营官周勤伟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的评价。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业界攻关的前沿阵地之一。正是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在详细分析现实情况后,苏州将项目招引的重点放在基因治疗领域。专攻基因编辑和免疫治疗的“茂行生物”,便作为产业链上重点布局的关键一环被引进。

这样的“布局”,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14年后,苏州已经拉出一条覆盖原料、研发、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的产业链,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

正是这样完善的产业链条,把企业、人才、资本与苏州紧密拴在一起。

来自苏州市工信局的统计数据,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连年保持20%-30%的增长,企业已有3000家。去年,苏州生物医药经济总量超1700亿元,其中医药工业产值约1450亿元(含规下),占江苏省近三分之一,占全国5%左右。

在已有相当“海拔”的产业高原上,如何打造出极具标识度的产业高峰?

乘势而上,苏州已开始布局下一个十年。根据“实施方案”,到2030年,苏州集聚的生物医药企业将超一万家,产业规模要破1万亿元。

曾经,电子信息产业支撑起苏州30多年的发展,至今仍在释放深度发展的红利。

现在的苏州,正以“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毅力,再造一个万亿级产业,支撑苏州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营商环境,优化,再优化

苏州,还要当好金牌“店小二”,以营商环境的“最优”带动投资创业的“最热”。

早在疫情防控初期,苏州就在全国率先出台苏“惠”十条、苏“惠外”十二条等分类支持政策,和企业共渡难关。

3月5日,苏州2019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总结暨作风建设大会宣布,每季度向社会公开通报服务不到位、政策不落实、企业不满意的负面典型案例。

3月26日,苏州企业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打造苏州非涉审企业服务的总入口,成为加强和改善企业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苏州以实际行动向全球投资者释放出强烈信号: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苏州的营商环境决不会受短期形势影响;大胆投资苏州、加码苏州,永远是最正确的选择!

3月28日,苏州召开市营商环境创新大会,决心用五星级酒店的标准“至高服务”,来赢得“投资中国、首选苏州”的口碑。

“苏州最舒心”如何实现?被誉为“营商环境3.0版”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给出苏州答案:努力在法治诚信、智慧政务、企业服务、资源配置、合作共赢、统筹协同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让企业和投资者在苏州“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

“我们认真对照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营商环境标准,同时对标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政策中有21条具体措施为全国首创,28条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苏州市市长李亚平介绍,《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主动切换视角,更多地从企业如何办好一件事、一类事出发,来集成优化政策。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苏州大力推动“三个转变”——

由“以审批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更多地站在企业立场来集成优化政策;

由“稳步优化”向“追求极限”转变,大力探索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由“同质化”竞争向“品牌化”塑造转变,打造“苏州最舒心”和“4S”国际版营商服务品牌。

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成为涉企政策制定“局内人”,苏州还建立企业家月度沙龙、微信群联系、信息直报“三项制度”,让企业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诉说心声,发表意见,让政策制定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提升营商环境,苏州永不止步;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新的软实力,苏州仍在精益求精。

敢闯敢干,拼些,再拼些

向着最极限的目标不断挑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些奇迹的创造,离不开一群敢闯敢干的党员干部。

而这种精神,早已融入苏州党员干部的血脉中。

“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 “三大法宝”,曾是苏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准确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干出来的宝贵财富。

奋进新时代,苏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的谆谆嘱托,作为最大的责任担当、最高的目标追求,在更高坐标系中谋划苏州未来发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提升“三大法宝”的时代内涵,努力创造出属于这个火红年代的第四大法宝、第五大法宝。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苏州提出今年GDP冲上2万亿、两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万家、3年实际利用外资200亿美元等一系列目标。

这些目标,需要苏州广大干部“跳一跳”攀登,也要“逼一逼”实现。

如何激发干部“再出发”的闯劲和干劲?

“苏州每年安排2亿元奖励资金,对招商引资有重大贡献的机构和人员重奖。”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让不害怕弹片的人留在火线,让经得住炮轰的人立功受奖。”

“大张旗鼓地为能招商、会招商、招成商的好干部撑腰壮胆,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争先恐后当招商骏马、理直气壮创项目佳绩。”

蓝绍敏在开放再出发大会上的这三句话,把干劲直接传导到基层。

3月5日,惊蛰日,苏州特意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召开2019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总结暨作风建设大会,用意不言自明。“要把全市党员干部挑战最极限的热情、敢闯无人区的勇气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更多‘第一’更多‘唯一’。”蓝绍敏说。

会议不仅点名表扬先进,还把工作落后的四家单位也“亮”了出来。晒出“末位生”,目的很明确——要给一些还没跟上“苏州节奏”的单位敲响警钟、上紧发条。

为了让苏州干部的“后浪”更多、更快地涌现出来,6月8日,苏州举行“再解放、再出发、再攀高”年轻干部集训班。参加集训的25名年轻干部平均年龄只有35.2岁,是苏州历年青干班中最年轻的。

按苏州市委组织部的话说,这样做,就是要更多地把好苗子“选”出来,更好地把千里马“练”出来,更快地把实干家“用”起来。

有这样的发展态势,有这样一群样样事情想争先,时时刻刻谋发展的干部,跻身“两万亿俱乐部”,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还会远吗?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敏

部分素材来源  光明日报 新华日报 苏州日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