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缨:公益传承43年,金嗓子唱好山歌故事
2024-04-22 17:04:53

今年59岁的邹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茆山歌的苏州市级传承人,常熟市白茆山歌党建艺术团团长。1981年以来,她投身白茆山歌的公益传承之路,通过送戏下乡、公益演出、义务教学等形式,致力于让白茆山歌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生。

坚持匠心追艺,担起文化传播使命

邹缨6岁时开始接触白茆山歌,浸泡在白茆山歌里长大的邹缨练就了一副“金嗓子”。1981年,邹缨走上工作岗位,加入白茆文化站山歌队,1995年11月24日,全国首家民歌馆——白茆山歌馆建成开馆,这是白茆山歌愈唱愈响的开端,也是邹缨人生的转折点,担任开馆主持人的邹缨在台上一展歌喉,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代表性传承人陆瑞英所赏识,收入门下。从“野路子”走向专业化,邹缨开启了系统学习白茆山歌的生涯。

在经年累月的学习中,邹缨的唱功越发精进,一路唱着白茆山歌走出常熟,走到北京、宁夏、广西等地,甚至走出国门,将白茆山歌带到了更大的舞台。2020年,她带领白茆山歌党建艺术团成员参加“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表演的白茆山歌《呕哎歌》获得民歌类铜奖,其间代表白茆山歌接受“国家公共文化云”直播采访,向全国观众介绍、展示白茆山歌。2006年,常熟白茆山歌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邹缨被授予常熟市白茆山歌传承人称号;2021年3月,邹缨通过严格的考评,成为第五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白茆山歌)”代表性传承人。

创作时代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成为山歌传唱带头人后,邹缨深感责任重大,结合时代特色,创新传统山歌的表达形式。将传统非遗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创作编排了《山歌嘹亮颂党恩》《十九大春风吹大地》《不忘初心跟党走》《唱起山歌心里亮》《新时代山歌唱开怀》等;打造了《勤政廉政最光荣》《山歌来把法典唱》《古韵今风看家乡》等特色节目;特殊时期依据疫情防护知识、防控措施编写山歌《众志成城抗疫情》,在常熟广播电台、古里镇各村(社区)的乡音喇叭循环播放。

古里的变化、国家的政策,都能被邹缨唱进山歌里,而且能唱得通俗易懂,能唱到群众的心坎里。邹缨先后共创作、编排白茆山歌16首,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书香古里视频号等各级线上媒体播放,收听、播放量超5万余次,这些作品紧扣时代脉搏、紧贴百姓需求,在当地群众中广泛传唱,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益传唱40载,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非遗文化的传承向来不易,1981年参加工作后,邹缨全身心投入白茆山歌公益传唱。为了让喜欢白茆山歌的人都能有专业学习的机会,她积极联系老一辈山歌手共同编写白茆山歌简易唱本,制订山歌学习方案,由浅入深教唱山歌。43年来邹缨每年在乡镇、企业、车间举办山歌公益讲堂10余次,利用节假日和晚间时间,常年在村(社区)开设白茆山歌学校。2014年起,在常熟大中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青少年“山歌课堂”,进行山歌辅导,并组织学生走访山歌老艺术家,聆听旧日故事,学习技巧知识,共开展公益活动超600场次。她还担任常熟市第五届公益汇“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培育传承人文情怀”项目负责人,以及公益项目“我们的山歌路—古里镇白茆山歌唱响计划”负责人,举办山歌讲座、山歌教唱、山歌社会实践活动、山歌交流展示等项目活动100余次。邹缨先后教授过的学生有上万个,在常熟,下至六岁幼童,上至耄耋耆耈,都听过邹缨的山歌课,目前门下有十几个徒弟,白茆山歌的新生代遍布全国,有的已经将白茆山歌传唱到了国外。

退休后,邹缨成立常熟市紫芙白茆山歌艺术团,结合文化下乡工作,每年组织艺术团在常熟城市与农村的各大舞台中义务演出,总场次达100多场,观众人数超过2万人次,所到之处都深受欢迎。在邹缨的影响下,她的丈夫、儿子、好友都纷纷走上了传唱白茆山歌的道路。

在邹缨的一腔一调中,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链接,经典与时代同频共振。白茆山歌焕发新生,邹缨的山歌公益传承路,也结出累累硕果。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