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看法|涉黄AI换脸案的罪与罚 对新技术的应用要心怀敬畏
2024-03-28 17:55:20

评论员:陈迪晨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黄“AI换脸”案件,被告人虞某社交软件上建群传播“AI换脸”的淫秽视频,还进行有偿“私人定制”,声称“只要能看到脸的都能换”,有人甚至要定制暗恋女生的换脸视频。

令人关注的是,这起案件中,检察机关不仅依法追究嫌疑人虞某的刑事责任,还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最终,虞某因犯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获刑有期徒刑7年3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民事公益诉讼中,法院判令虞某删除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这些款项将专门用于个人信息保护、人脸深度合成技术不当应用的治理等公益事项。近两年,ChatGPT横空出世,拉开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序幕,引起公众对AI技术的广泛关注和热情。一时间,人工智能不仅成为前沿科技的研究对象,广泛应用于各高精尖行业,还以异乎寻常的速度介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人脸识别、 AI换脸、文生视频、数字分身……人类科技树点亮了一颗不得了的新星。扬子晚报紫牛头条曾报道过,南京有5个年轻人组建了工作室,用AI技术帮助顾客“复活”已故亲人,半年多时间帮助600多个家庭实现了不一样的团圆。“复活”亲人,给了那些思念亡故亲人的人们极大的精神慰藉,但同时,也有一些人为了流量或其他利益,未经授权,“复活”名人却伤害了其健在的亲人。AI产品和服务呈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利用“AI换脸”虚假视频,进行诈骗、侮辱、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不管是出于“好玩”,还是获取关注博流量,抑或取得不正当收益,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不仅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还侵害了个人的人格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对清朗的网络环境造成污染,甚者,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的犯罪行为,更具有欺骗性和危害性,让人防不胜防。以前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无图无真相”,后来“进化”成“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到现在有了“真实的”视频,也让人无法相信了。人类的科技树本应成为人们的福祉,而不应是违法犯罪的工具。有人说,人类科技树是不是“点歪了”,其实科技本无善恶,但却有可能被“用歪”,对新技术的运用我们要心怀敬畏,要在法律与伦理道德范围内进行。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这起判例,对犯罪者处以较重的刑罚,支持检察机关的民事公益诉讼,对人工智能不当运用的治理更有深远的积极意义。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社会治理的难度也在加大,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立法,用伦理审查规范AI技术的使用边界,同时需要我们的司法机关发挥能动司法的作用,主动作为,严厉打击。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