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
2023-09-25 17:24:58

近日,在《乐队的夏天3》节目中,瓦依那乐队和任素汐合唱的《大梦》爆红。赛后当天,这首歌就获得高达44.2万的转发量,刷屏了各个圈层的视频号。

这首歌以朴素的歌词,描写了从6岁到88岁,每个阶段都会为面临的未知或问题而烦恼。贯穿整首歌的“怎么办”,让很多观众产生共鸣。而歌词最后那一句“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更是让听者超脱歌词前面铺排的种种问题、苦恼,而陷入对人生的沉思。

“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这种略有些诗意的人生观念并非瓦依那乐队所独有。在古代中国,很多诗人都有过类似表达,甚至可以说,它已部分融入中国人的人生观。

我们熟悉的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晚他70年的白居易,去问鸟巢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鸟巢回答了他,还写了一首诗: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白居易读了之后,有了感悟,也写了首诗作答: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叩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巢说,浮生若梦,何须再问。白居易答,我们的生活真的如同大梦一场吗?

到了宋代,苏轼在黄州的一个中秋节,思念自己的弟弟,写了下面这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开头这句“世事一场大梦”和他另一首词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成为苏轼的“人生箴言”。后世之人每每引用。到明代,便有诗人化用词意,说:浮生若梦谁非寄

“浮生若梦”,这是古代中国很常见的一种人生观。深究根源,甚至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道家:庄子的“庄周梦蝶”便有人生既为梦境的意涵;而传入中国的释家,也为这个观念添了一把火。流行于南北朝时期的“如梦观”让“浮生若梦”得到更大的普及。

也因此,才会有了后来的《枕中记》《南柯太守记》《倩女幽魂》、“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甚至还有了一部《红楼梦》。

古人对人生的思考,从来都是很深刻的。除了“浮生若梦”,汉代人会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曹植会说,“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李白会说,“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

在《大梦》这首歌的最后,还让88岁的人,走在田野里,遇见儿时的自己。“春光正灿烂,过往的执念,过往如云烟”。过往不念,活在当下。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