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领略明清传统文人审美趣味
2020-02-24 18:39:34

2019年12月-2020年3月,苏州博物馆举办“苏州清代藏家”系列学术展的收官之作:“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重现苏州潘氏一族的收藏。本次展览是清代收藏家系列学术展的第四个展览,以《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为记录依据,展示苏州潘氏家族中潘隽奕、潘世璜、潘遵祁等祖孙几代人的收藏,展品以书画、碑帖、手稿为主,延续了明清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


黄易访古纪游图


董其昌为高悬圃临古帖

东林五君子手札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在为此次展览写的序言中介绍说:潘奕隽是清代苏州“贵潘”家族中出的第一位进士,其子潘世璜克绍箕裘,步武其后,以探花及第,光大门楣的同时,传承家风,恬淡自处,不久便息影吴下。须静斋中,罗陈书画碑帖、古籍善本,以娱老父,兼贻子孙,自清乾嘉以降,绵延四世,经道咸同光而不衰。“贵潘”之言收藏者,实自潘奕隽、潘世璜父子开始。潘遵祁则上承父、祖之荫,营造香雪草堂于光福山中,别构四梅阁,以储外祖陆恭旧存之宋扬补之《四梅图》卷。中经庚申之乱, 三松折其一,四梅阁亦隳,晚年顿悟,遂将所藏珍品陆续让售, 沾溉艺林,殊非浅显。其中归于顾氏者颇不少,按之《过云楼书画记》,历历可数焉。此次展览是继“烟云四合”“梅景传家”“攀古奕世”之后,网罗须静斋潘氏六世所藏,回苏聚首。

文徵明红杏湖石

范珏、顾眉丛兰图

潘遵祁落红双燕图

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包括《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宋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卷,元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卷》,明唐寅《雨竹图》扇页、文徵明《红杏湖石》扇页、沈周《绿阴亭子》扇页,明董其昌《为高悬圃临古贴》卷,清罗聘《墨笔兰石》册等。

赵左望山垂钓图

史忠杂画

沈周吴中山水图


沈周《绿阴亭子》扇页



展品中沈周的《绿阴亭子》扇页目前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图中作一亭,顶以结草覆于瓦上,一高士踞坐,旁置书案,正待静心阅览。亭左竹一丛,浓墨画成后以重绿染,且与左方竹林互为呼应。右为桐树两株,桐叶勾成后以绿染,且以墨分深浅,明暗自成。石桥上立鹤一只,俯首作颐然自如态,又如时作唳声,唤醒主人清梦。由于为泥金地,故以青绿重色染,岩石作石青,坡沿用石绿,使色彩分外明艳。诗云:“绿阴亭子不须风,十竹森然两株桐;地静凉新诗梦薄,有人起坐鹤声中。”

而文征明的《红杏湖石》扇页则藏于故宫博物院,这是文征明以杏树为主题的画作,目前只此一幅。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此扇布局巧妙,一改折枝花卉构图,将太湖石引入画面,将寻常的江南小景布置成了园林一角。太湖石与姿态婆娑的红杏树相依,而太湖石坚硬,杏树妖娆,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画面。此图布局巧妙,石与树一左一右,呈揖对之势,石以其坚实的质感托出树木的柔媚,增添了画作的刚柔之美。全画于苍润纯熟的笔墨间流露出文人画娟雅之气。左侧是王守题七言诗一首。此扇是文征明送与做官友人的画作。此扇文征明字题款识:“三月融融晓雨干,十分春色在长安。香尘属路红云暖,总待仙郎马上看。 小诗拙画奉赠补之翰学。丁酉腊月既望。征明“。

苏轼的《答谢民师论文帖》写于元符三年,是一篇苏轼与谢民师论文的书信文。文中阐述了苏轼重要文学观点。而其书法以通篇匀整的行书,前后贯通,一气呵成,正实践着他在文中所提出的作文要“文理自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等文学观点。文法通书法,其实,这些文学观点,也正反映了苏轼用一生的情感与生命所创造的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

据悉,此次展览的展品主要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博物馆、无锡博物院、上海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内外13家文博单位。展览将展至3月15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