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丨歌声永远
2020-02-24 10:04:23

◇韩今(原创)

母亲居住在养老院。在老人的活动区,经常能看到在护理员搀扶下,老人扶着墙边的栏杆练习走路,能看到老人在练习用筷子夹起碗里的玻璃球,然后放进另一个碗里。更多的老人则坐在桌边,聊天或静静地坐着。有时,年轻的员工会打开音响,播放些老歌,很多长者就会轻轻地跟着哼唱起来,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

我后来就把二胡带到养老院来,带来一本《中老年歌曲》,没事的时候,顺着目录一首首拉下去。桌边很快围上一群坐轮椅的爷爷奶奶,他们跟着二胡的旋律,纵情歌唱。从“小草”,到“红梅赞”,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军港的夜静悄悄”。不仅失能的老人喜欢唱,就是一些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唱起歌来,也是容光焕发,记忆在歌声里流淌。对于多数将在这里走完人生道路的老人来说,唱歌是幸福的时光。

我就是在陪老人拉琴唱歌时认识杨老的。夫人用轮椅推着他来到我身旁,他问:“你会拉《志愿军进行曲》吗?”我说“会啊!”,那种激昂的感觉,一下子就来了:哆哆哆,索拉索,米来哆啦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杨老跟着唱起来,越唱越响,越唱越兴奋。老人们也一起跟着唱起来,成了大合唱。我看着杨老的眼睛随着歌声湿润起来,大概是唤起了他的回忆,他又回到那个青春的战斗年代。乐曲结束,他庄重地给大家行了一个军礼!

我后来看过他的档案,当年相当英俊的一个小伙子。1950年12月,19岁的他从南京参军去朝鲜战场,在炮兵607团。后来复员回到南京,是一个工厂的宣传科长。他的字写得很好,听说我的外孙女喜欢画画和书法,他请夫人从家里把他以前用的三本老字帖带来,送给我的外孙女练习书法用。

杨老进养老院的时候已是直肠癌晚期,最终不幸因病离世。听到消息,我十分难过,他奋力歌唱“志愿军战歌”的场景,以及最后庄严的军礼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从他的身上,我能读出一种只属于那个钢铁洪流年代人物身上的非凡与坚毅。

另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是王奶奶。她唱王洛宾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时候,一亮嗓子,吓我一跳,穿透力那么强,很难相信是一个近90岁的老人。她很小就入伍,在司令部的卫生科,她说,首长特别喜欢听她唱歌,一到联欢会,就会喊“叫王萍来一个!”至今她还能把《洪湖赤卫队》韩英在狱中的那段经典唱段完整地唱出来。她后来患病卧床不起,依然十分乐观。我去看她,逗她:“能不能唱歌啦?”王奶奶笑着说“能!”说罢张口就来:“一个人唱歌太寂寞,一群人唱歌真快乐……”

养老院的“歌星”是梁爷爷。他和老伴1959年从南汽和大同被单厂一起去支援新疆,在新疆一呆三十年。退休后回到南京,老伴中风以后,他就和老伴一起住到这个养老院里来。他的女儿告诉我,父亲年轻时能歌善舞。

我第一次给他伴奏的曲子,是他最喜欢的“草原之夜”,他的嗓音已经不太圆润,但音准节奏和感情表现,充分体现他坚实功底。他对我说,你只要会拉,我就都能唱。因此梁爷爷成了养老院的明星演员,逢年过节,老人过生日,凡演节目,都少不了他的男声独唱。他喜欢唱的歌有《草原之夜》,《青藏高原》和《我爱祖国的蓝天》。据说,在他最后的弥留之际,他的嘴辰还在不停地蠕动,在哼着那首“青藏高原”。

临终老人的幸福在哪?养老院诸多生命与死亡、快乐与悲伤的故事,使人深深感到,专业周到的服务,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照护,包括美好的旋律和歌声,是给长者带来幸福快乐的慰藉和归宿。

我相信,天堂也有歌声,永远的歌声。(来源:扬子晚报 禁止转载)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