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采风之旅| 感鼋荡之美,品黎里韵味
2022-09-28 14:27:27

参加“喜迎二十大,吴江这十年”江苏作家画家采风活动的汾湖黎里线采风成员,在金秋九月,兴致勃勃地在吴江区各级宣传部门的精心安排与引导下,前往汾湖、鼋荡、黎里古镇等吴江举足轻重的名胜风景区参观。

“莼鲈之思”,乡愁的发源地

采风团的第一站,来到东联村,这里的纯天然农庄景观堪称一步一景,又与当地农民的生活紧密关联。家家户户种花种菜,攀援的藤本花卉与秋日的芦花、变红的茅草,以及夏日最后的红莲与莲蓬组合到一起,令大家感慨万千:吴江人杰地灵,连种田人家的审美与修养,都不容小觑。

走访东联村

在东联村附近的张翰博物馆,大家追忆“莼鲈之思”这一思乡的典故,因为这里是鱼米之乡,鲈鱼最为出名,西晋时,吴江人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刮起来的时候,他想起家乡人正在享受莼菜鲈鱼脍的美味,就辞官而归,归隐故里了,在这里,作家孙曼回忆了“莼鲈之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向大家展示了她拍摄的《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中莼鲈之思的笺谱作品,令大家感叹故园之召唤,不仅根植在吴江人、中国人的心中,也是东方文化中能激发共鸣的情感。

参观张翰博物馆

“曲水善湾”农文旅带来的震撼

近在咫尺的曲水善湾第一个单体建筑春晓·水杉居建成后不久,便获得国际建筑界的“奥斯卡奖”ArchitizerA+Awards双料奖项,既拿下了专业评审奖,又拿下了公众选择奖,这一形似水杉的餐厅建筑,让画家张建明先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餐厅露台上薄薄的一层水,可以将整个餐厅的美丽风景做出倒影来,这种举重若轻的巧思令他非常惊喜。

参观春晓.水山居

接着,作家和画家们来到“曲水善湾”农文旅综合项目,这里以品质度假、艺术文创和共融共生为项目特色,大家参观了曲水善湾“醴飨田”,这里引进了以色列复合耕作种养体系“鱼菜共生系统”,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连接在一起,达到既可以高产鲈鱼,又可以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

画家张文来老师仔细问询了这个系统的很多巧妙细节,如单个水池一年即可产出鲈鱼2800斤,同等面积比传统露天水塘产量高15-18倍,因为水池在不停地增氧扰动,鲈鱼需要不断游动才能保持平衡,因此这里的鲈鱼犹如游泳健将,肉质紧实细腻,在长三角地区销路很好。

参观鱼菜共生系统

作家和画家们还聆听了曲水善湾多个项目的建筑速度,比如,鼋荡小馆这一综合了餐饮、游学、博物馆等各种功能的建筑,借鉴了新徽派建筑的某种特征,从打地基到完成所有内部装修,只用了120天,如在金泽镇与汾湖高新区交界处,一座宛若缎带的慢行桥仅花了80天时间建设,便飞卧鼋荡湖上。

登临鼋荡慢行桥

鼋荡慢行桥上的滑板女孩

这座慢行桥是近几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整体设计以“同心结”为理念,体现上海青浦与苏州吴江两地“同心共筑”的发展愿景。在桥身的中段,还有行人休息的景亭,顶部就像两轮弯弯的月亮,而景庭中的白色镂空雕塑,灵感来自太湖石,寓意苏沪两地的强强联合“别有洞天”。漫步桥上,看到湖荡两岸的老百姓在此漫步、欢快地骑行、滑旱冰,整个桥面,就如昆曲中挥出的长长水袖一般,体现出唱腔音韵般的柔情,并串联起周边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令作家与画家们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黎里古镇的风骨之美

下午,采风团的作家和画家们来到黎里古镇,清澈直通的三里市河,是黎里细长而妩媚的腰线。“小桥流水旁,深巷幽弄中”黎里古镇,每条巷弄,一檐一瓦、一廊一柱,都在静静地讲述着千百年间这里所发生的如烟往事。

作家张晓惠动情诉说缆船石

古镇人家有的还坐船出行,拥有百年历史的缆船石,黎里古镇目前保留的还有254块,40多种不同造型,作家张晓惠老师细心探问各种缆船石的吉祥寓意,原来有的缆船石似腰萦彩绸,蔓草缠身,当地人称之为“蔓带如意”,讨“万代如意”的口彩。有的缆船石有“瓶升三戟”图案,寓意官运亨通;锦旗的形状,祈盼金榜题名;追求福禄双全的人家,会在缆船石上刻上蝙蝠、仙桃等。当年,游子乘船归来,缆船绳与缆船石代表他们与故乡的血脉牵绊。

徐惠泉、王斌等画家老师,被古镇的安宁、洁净,以及时光淘洗后隽永的风骨所吸引,立刻在河边架起了画夹,开始写生。

画家徐惠泉在黎里古镇上写生

沉浸写生的画家王斌

作家叶弥老师与黎里古镇闲坐长廊的白发长者亲切交流,她发现,与很多过度开发的古镇不同,黎里古镇并不收大门票,很多原住民都在这里,烟火气浓郁,古朴安宁,恍若桃源。

这里有宋代的桥和井,有元代的棂星门,有明代建筑鸿寿堂和进士第,清代的古建筑更多,有祠堂周宫傅祠,有名园端本园,有藏书楼,也有纪念名人的东圣堂。柳亚子故居,锡器博物馆也是游客必去的地方。除了目不暇给的名胜古迹之外,这里的生活充满了浓郁烟火气。

美国收藏家的中国情怀

行程的最后一站,作家和画家们来到六悦博物馆,这间博物馆是在中国生活40年著名律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人杜维明先生,从他在全国收集的10万件藏品中,精选了4万件布展而成。画家王斌老师非常认同博物馆的创始人杜维明先生的收藏理念:“我不在意藏品是否出自于知名艺术家之手,或者是否采用名贵材料制作,重要的是它足够美。”王斌老师认为,杜先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看到先辈们生活的痕迹,受到美的熏陶的私人博物馆。王斌老师走访了全国范围内不少私人博物馆,体量如此壮观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认真聆听六悦博物馆的介绍

这家博物馆利用当地日化厂旧址的厂房结构重新规划设计,改建成五层展厅,其外墙和展厅的装饰使用的砖瓦皆来自百年老宅内部。那些老宅拆迁了,有心的收藏家却保留了其美的精髓,文化的精髓。约2万㎡的展厅,设置了50余个不同种类的展廊,令人叹为观止。

博物馆的青灰色建筑由各地收集的老砖砌成,门前的石碑、牌楼、门坊,一步一景,古董与中式风格的组合,强烈的色彩对比,饱和的视觉冲击,让采风团的作家画家们欣然在此合影留念。

对六悦博物馆的大力扶持,也体现黎里古镇在文化传承方面做的细致工作。让子孙后代都知道我们苏州的文化,吴江的文化,让这么有味道的私人博物馆得到口口相传,也是此行作家画家们的一致心愿。

出品:王文坚 戴丹

监制:石荣

策划:庾康 冯秋红

统筹:顾浩 单峰

摄影:赵亚玲

视频:曹凯琪

剪辑:曹凯琪

撰稿:华明玥

校对: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